「我搭上一部火車,有個共產黨人對我否認有饑荒這回事。我將一片沒吃完的麵包丟進車廂裡的痰盂,一名農民乘客立刻把它撈起來,狼吞虎嚥。我再丟了一片橘子皮,那位農民照樣撿起來吃掉。共產黨人無言而退。我在一座村莊過夜,當地原本有200頭牛,如今只剩6頭,農民開始吃牛的草料,但只能維持一個禮拜。」
──加雷斯.仲斯(Gareth Jones)
每隔一段時間,歐美影壇就會推出一部廣受矚目的「新聞人電影」,例如1976年的《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年的《螢光幕後》(Network)、1981年的《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1996年的《因為你愛過我》(Up Close and Personal)、2002年的《烽火傳真》(Live From Baghdad)、2005年的《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2015年的《驚爆焦點》(Spotlight)、 2017年的郵報:密戰》(The Post)、2018年的《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讓人對新聞業浮想聯翩、感慨萬千,偶或更有甚者:以「記者魂」讓有志者與已入行者震撼不已。
一位只活了30歲的偉大記者──加雷斯.仲斯
今年角逐柏林影展(Berlinale)金熊獎(Goldener Bär)的《普立茲記者》(Mr. Jones),由波蘭女導演安格妮茲卡賀蘭(Agnieszka Holland)執導、英國實力派男星詹姆士諾頓(James Norton)擔綱,2020年6月12日將在台灣上映,又是一部令人無限嚮往的「記者魂」電影。
加雷斯.仲斯(Gareth Jones)何許人也?其實他只活了30歲,新聞記者的生涯不到5年,也不曾受僱於大型媒體,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報導與幾部日記。但是,他卻曾經單身對抗崛起中的蘇聯共產帝國,揭露其最黑暗悲慘的秘密,讓許多同儕與《紐約時報》之類的主流媒體不僅相見絀,簡直蒙羞。
仲斯1905年生於英國威爾斯(Wales),父親是地方學校校長,母親是鋼鐵業鉅子休斯(John Hughes)家族的家庭教師。休斯的事業擴張到俄羅斯/蘇聯,建立了烏克蘭東部的工礦大城頓內次克(Donetsk),仲斯因此從小對俄羅斯/蘇聯/烏克蘭特別神往。
1929年,仲斯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畢業。雖然年輕但嫻熟法語、德語和俄語的他,成為英國一戰名臣、前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顧問,1931年前往蘇聯,訪問許多各行各業的人,後來以日記形式出版《1931年的蘇聯經驗》(Experiences in Russia 1931)一書,其中提到一個蘇聯日益嚴重的危機:農業集體化(collectivisation)引發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