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直言,部分家長對於與子女談性感到不自在,「但最適合進行性教育的地方就是家庭......而父母必須『有問必答』,當小孩首度提出問題時,第一個反應是謝謝提問,並稱讚是個好問題......希望父母能夠從確實、可信的來源學習新知,並以自信、非假設態度回答問題......像是子女若問了有關自慰的問題,父母不該假設小孩有此行為才提問,如果不知道答案,應直接說不知,查資料後再回答」。
性教育者必備:正確知識、正面想法
「性教育者必須承諾提供正確,且適性發展的性資訊」,當被問及性教育者應注意哪些事項,以及如何培訓,亞伯回答,「一個好的性教育者是幫助學生逐漸理解性,也就是說,這位教育者要懂得性在生活中的意義與扮演的角色,能夠接受並認定性是自己的一部分,用分享的模式談論性,讓學生了解性是人類自然、必要、完整的一部分」。
亞伯提到,提供專業性教育的主要挑戰是要有足夠且受過訓練的教育者,「我的部分研究指出,要在學校進行更完整的性教育內容,教育者對性的偏好觀點不是重點,而是要有正面、健康的想法」。亞伯強調,性教育者是否結婚、有無子女、性別為何都不是提供更完整性知識的影響因素。由於性教育者必須有正確知識,因此要接受「性態度重建模式」(sexual attitude restructuring)訓練。
透過「性態度重建模式」訓練,可以評估性教育者是否對性有偏見、刻板印象、自我中心或我族中心(ethnocentric)等意識形態,這些才是會妨礙客觀知識傳遞的因素。不過在網路科技時代,小孩隨手能接觸關於性的資訊,對此亞伯表示,網路確實有能獲得更多資訊,甚至保有隱私的優點,但問題是學生要能辨別資訊是否正確可信,「可惜情況並非如此」,「面對面進行性教育也有很多模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