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是一個團隊,如果我一個人不能做什麼,更不用說內閣整個團隊!」一九九七年,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接任行政院副院長時,說了這麼一句話。
當年的劉兆玄被視為行事果斷,勇於對抗不正當壓力,因為被人批評為自視甚高,與部份部會首長作風未必「對盤」,顯然頗受時任院長的蕭萬長倚重的劉兆玄不太介意這樣的批評。副院長可大可小,可跨部會綜理政務,也可窩在小樓不講話。當時的劉兆玄算是「大副院長」,因為他除了依例兼任消保會主委,還暫兼國科會主委,最後證明能做的事有限,二年多後,國民黨政權易手。
當林全意興風發分階段公布內閣人事,並直言,「我才是團隊隊長,行政院人事,我說了算!」媒體報導似乎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也非常滿意林全如此勇於任事的個性。很奇特,每一次看到林全的從容介紹人事,為介入電價案的準政務委員張景森抱屈;力荐人事未宣布就被罵頭的準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還說,「這樣會讓我不舒服,很難過。」就不由得浮現八年前,劉兆玄風光組閣的身影。
當時,劉兆玄內閣一字排開,不可謂陣容不堅強,要學者有學者,被喻為「博士內閣」,當然也有人懷疑「一群書生能引領台灣走出什麼方向」?林全內閣的博士大概也不會太少,這算是台灣政府的特色之一;要技術官僚有技術官僚,就像有人譏評林全內閣是扁團隊班師回朝,壓箱底的人物重出江湖;要「政敵」有政敵,比方劉兆玄有個台聯立委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林全也有個前朝陳添枝出任國發會主委,都激起藍綠陣營內部不平之鳴;林全敢「吐槽」蔡英文:「行政院人事,我說了算。」劉兆玄也撂下話:「馬蕭對民眾的承諾,並不是聖旨。」
劉兆玄內閣任期只有一年四個月,以全球金融海嘯揭幕,以莫拉克風災謝幕,總辭之後六年,一本《迎戰風暴:劉兆玄內閣的關鍵478天》問世,劉兆玄感嘆,他們戰勝了金融海嘯,卻被天災(莫拉克)打敗,希望留下經驗供後人參考;而力荐他組閣的前副總統蕭萬長透露,初聞劉兆玄請辭時激動落淚,「為友傷心,也為國傷心。」劉兆玄的四百七十八天,其實就是馬政府二千九百二十天的縮影,第一任聲勢最好的時候即露疲態,往後當然更艱鉅,如果劉兆玄風暴還能給後人借鏡,因為劉兆玄碰到的問題和處境,即使朝野易位,藍綠輪替,都還存在,且更難解,在難解之中的內部壓力,可能才是重中之重。
從封建皇權、到專制威權、即使走到民主政治,中國人或台灣人的政治,難脫「人治」的色彩,「士」之致仕,最麻煩而且完全無法處理的就是在上的「君」和在下的「民」,「士」可以定義為廣義的知識份子、專家學者,滿腔熱血憂國憂民,但是,在上的「君」,他們管不了,吵架不殺頭算是好的;在下的民他們管不著,因為基本沒有人民參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