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專欄:文化淪亡比國家淪亡更可怕——從徽州地名之爭說起

2016-04-16 06:20

? 人氣

毛澤東平生有個最大的夢想,即是改造人,按照他自己的設計,像上帝創世那樣創造新的人類。這點上毛以為他失敗了,最後抱憾而終。但毛有所不知的是,他其實沒有完全失敗。他固然沒有做到「六億神州盡舜堯」,但「十三億人皆空心」這個目標,後來倒是意外地達成了。今天的中國是不同於普通國家之「特色中國」,與此對應,今天的中國人是不同於普通人類之「特色人類」。文化上之最大特色,則為空心——沒有中也沒有西,沒有傳統也沒有現代,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文化空心,註定倫理空心、價值空心,再無精神力量可以維繫共同體。北洋時代固然割據,但割而不裂,無論地方怎樣坐大中央怎樣弱勢。誰敢分裂國家,即為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天下共誅之。國家的統一即便不能靠政治力維繫,仍有文化力來維繫。可見那時文化力之強大。設想今天如果地方尾大不掉,中央政府絕對弱勢,還可能靠文化力來整合國家嗎?還可能割而不裂嗎?顯然絕無可能,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文化力可言,更談不上文化上的向心力。相比百年前的中國,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倒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也就因此,文化重建,文化救亡,可能是我們時代最重要的議程。這一切,不妨先從地方文化做起。古地名的恢復,是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由此可以發現地方文化,實現文化上的地方自治。並通過地方文化的發現,通過文化上的地方自治,最終崛起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元而包容的文化中國,猶如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是一個多麼美好而又多麼必要的事業呀。這事業同時也是一份責任,需要地方精英的關懷、血性與擔當。

竊以為,這也正是今天徽州地名之爭的意義所在。力爭恢復古地名的徽州人,才最徽州人,也才最中國人。他們可以說打響了地方文化重建乃至中國文化重建的第一槍。這一槍能不能引出北洋時代「函電交馳」的盛況呢?在這個據說是必須絕望的時代,我願對此抱一份淺淺的希望。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份子,前《南方周末評論員》。原刊作者〈笑蜀談古今〉微信號,授權轉載。

〈笑蜀談古今〉微信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