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西部世界(Westworld)」講述人類在主題樂園中,對模擬真人的機械「接待員」為所欲為。而在現實,的確有人嘗試開設機械人妓院。不過,洩慾工具也許不是人與機械人的最終關係。作家及記者 Greg Nichols 認為,某天機械人將跨過與人類之間的鴻溝,與人類戀愛。
據估計,性科技產業的市場價值已達 300 億美元。而提供性服務的機械人,亦將可能成為大受歡迎的產品。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 2016 年的小型研究發現,接受訪問的 263 名異性戀男性裡,超過 4 成預計,會在 5 年內為自己買入性愛機械人。
Nichols 表示,性愛機械人的發展不可避免。不過在他眼中,這種技術與非機械的性玩偶相比,其實無太大分別,到底只是讓人實現幻想、給予身體歡愉。Nichols 相信,未來的機械人帶給人類的,將不只性方面的滿足,而是作為一個具思考能力、體貼人類的伴侶。
但機械人還是機械人,一個沒有生命的人工智能產物,人類如何能愛上一個物件?對此,Nichols 亦問道:「我們常用『愛』、『痴迷』這些字眼,描述個人與不同玩意的關係,但從對待人的角度來看,是否可以如愛人一樣,愛機械人?」
人工智能專家 David Levy,在 2008 年的著作「機械人與性愛(Love and Sex With Robots)」便認為人類在不遠的將來,也許會與機械人墮入愛河,甚至結婚。2015 年,美國空軍學院行為科學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Elizabeth Phillips 亦發表演講,部分採用 Levy 的觀點,指出愛上機械人的情況,必將發生在人類身上。
要理解何以學者如此肯定,首先要瞭解人類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墮入愛河。「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揭示原因的關鍵。依附理論由英國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於 50 年代提出,最初只是用來描述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關係:「嬰兒及幼兒從母親身上得到溫暖、親密及持續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兩者都能獲得滿足及享受。」Nichols 補充,儘管這種關係可以附帶互惠性,但有時亦不一定存在。
當依附理論延續至成人關係時,有觀察顯示,人在嬰幼兒時期若沒有得到這種照顧,日後的生活中便難以建立人際關係。但愛的機制不能作完全的解釋,社會心理學者的普遍共識是,人們相愛主要有十項原因,包括相似性、排他性、滿足需求及不尋常的環境等。由此,Phillips 提出問題:機械人能填補這些人類相愛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