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李登輝掌政採取「戒急用忍」、「反中仇中抗中」,陳水扁加碼施行「鎖國政策」,以至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維持現狀」之後,臺灣面對廿一世紀挑戰,必須拿來作為國家長期發展永續治國理政基準的「國家願景」(the Vision of the Nation),就因此完全被銷音銷影而根本變成「虛無化」「空洞化」了,使得過去這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25年間,整個國家不知為何而存在、整個經濟社會不知為何而運轉,政府公共行政失去了方向,民間發展策略失卻了永續努力目標,軍警國安不知為何而戰,學生不知為何而讀書受教而學習成長,國民百姓生計也不知為何要賣力打拼。整個國家社會,事實上已然陷于「群雀亂飛」不知何所之的一片懸宕渾沌難局;與兩蔣治國時期,整體國家社會一齊一心一德、向上向前向外、積極追求突圍突破,打開臺灣在國際間地位與新格局,共同衛護鞏固「高升願景國體」的景況,根本是相去天壤的大不同。
欠缺高瞻遠矚領袖人物來帶領出困
就在「國家願景空洞化」問題越來越趨於惡劣化的演變過程中,臺灣的更大不幸是,最權謀也最有勢力的反對黨派,竟然也在超額運作激化的「民主盲眼症」之下,根本失去了政治理想與理念政策,完全演變成為「否決權唯一」的反對黨,對於所有國政議題以及政府治理策略方案,一律全面施予「否決權」伺候,反掉了國家領導人,反掉了社會福祉利益、反掉了國家社會主權性,當然,也因此使得「國家願景空洞化」問題,更加趨於空洞虛無。洎至這一反對黨派,竟在2016年大選中,傾山倒海地贏得國政大權,對於能否自此「換了位置換了腦袋或換了理想價值觀與國家治理態度」?自然引申整個社會「大多數人」的極度疑慮。
而最為不幸的是,在這樣的混沌時局之中,竟完全欠缺一個具有動燭機微宏觀遠瞻的領袖人物,來為整個國家社會帶領出困。以致「領導空洞化」,乃真正變成為臺灣「民主盲眼症」併發所引申出來的第二大傷害
參據世界歷史發展驗證,任何國家社會的僵局困境,最終總是需要有一個人物可以得到大多數信賴和期待,乃得以帶領大家脫困出圍。
李扁馬的自我封關閉鎖
祇可惜在過去廿多年當中,在民主化臺灣能夠取得超過50%以上絕大多數支持,而高踞「政治領導人」權位的人,卻都辜負了期待,背棄了託負,自我失能失職,坐實讓整個國家社會一至全面淪陷於「領導空洞化」的險地。
在李登輝掌政期間,空有絕對大多數人的服膺扈從,卻因私心愎用,妄想可以自成「臺獨之父」,將整個國家險峻地予以「戒急用忍」自閉自鎖,錯失了蔣經國十大建設所擘劃經營出來「國際化自由開放經濟社會」、「實力國家」,乃至是「競爭力國家」的發展契機;自許是「臺灣之子」的陳水扁政權,卻祇以39%「相對多數」險勝,以致祇能狡巧運用權謀治國,更加極化了對外「鎖國政策」,用以鞏固閉鎖式的自我權位,當然自無所謂開展可以「向外打出去一片更大天地」的任何前瞻宏遠國家願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