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蒲忠成觀點:原民凱道抗爭持續兩年後,值得深思的問題

2019-03-14 07:00

? 人氣

作者說,只是在都會的抗爭,遠離族人、部落與土地,好奇圍觀甚或路過而視若無睹的城市人,是否能理解看板的訴求?可否迎來正向的能量?(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說,只是在都會的抗爭,遠離族人、部落與土地,好奇圍觀甚或路過而視若無睹的城市人,是否能理解看板的訴求?可否迎來正向的能量?(資料照,顏麟宇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針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侷限公有地而未涵括私有地的抗爭,已滿兩年,「原轉小教室」出版《劃出回家的路_為傳統領域夜宿凱道700+詩.影攝影詩文集》,3月10日在北美館舉辦新書分享會,街頭抗爭走到此時,已然宣告到了一個段落。

兩年前,抗爭族人先在凱道紮營,不時辦理說明會,邀請各方人士助陣論述。後來被警方強制拆除營帳、設施,抗爭人士轉到捷運臺大醫院站228公園出口,繼續擺置抗爭看板,並進行原轉小教室論壇。後來臺北市政府於本年1月22日再將228公園出口的設施清除,讓抗爭只能退到旁邊的228公園。持續了兩年的抗爭,究竟產生什麼效果?後面要怎麼走下去?作為長期參與、觀察原住民族事務的族人,謹對於這樣的長期抗爭嘗試提出觀察、省思。

日前華航與機師公會經過160小時的談判、折衝,終於找到雙方不滿意卻可以接受的方案。數十年的宿敵頭頭川、金即在越南河內會談南北韓和平與廢核,雖然沒有決議,卻沒撕破臉。菲律賓長期與政府對抗的民答那峨回教區可望自治。儘管幾個例子不同,這樣的趨勢是否能給族人們帶來另一種思維?抗爭的意義、目標與行動的策略應該如何設定?

凱道抗爭重心可以簡述為:1.抗爭目的鎖定原民會制定的原住民族傳領劃設辦法未符原基法21條,主張傳領不僅包括公有地,還要納入私有地。2.批判對象集中在總統、原民會、原轉會,再針對特定的個人如主委。3.抗爭的關鍵詞語是:總統騙、原轉會原地踏步、沒有人是局外人、原民會主委下台、修改劃設辦法等。4.抗爭主題單純(劃設傳領),看似簡易,卻涉及法規詮釋、公有地主管機關權責及私有地權屬與財權產如何處理。5.抗爭者最初僅提出原始的「傳領應包含公私有地」的概念,後來表述多由同情的學者與部分族人挹注、申論與強化(但是抗爭者的表述後來跟不上)。

由抗爭設定的主題看,如能採取更為合宜的策略,對於原民傳領發展程序、內涵、範疇應可發揮監控、警惕的良性效應,因此當初凱道紮營靜坐時,確實受到各界相當的矚目,如與當時進入總統府的原轉會分別扮演街頭「基進」、體制內「建言」的功能角色,即使無需實質結盟,也許可以產生分途進擊的效應。但是抗爭的態勢一開始就拉得太高,讓局面僵持。首先集結各方專家學者、甚至立法者提出原基法21條意涵的「正解」,再聲言傳領劃設辦法必須修正並納入私有地,否則主事者下台。即使行政院負責法規解釋的法務部提出截然不同的見解,抗爭者絲毫沒有轉圜。

其次,等到僵局形成,適逢總統府原轉會第一次會議,原轉會有相當多委員蠻認同凱道抗爭者的主張,所以總統在會議結束時裁示的文字中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先於國家,它是完整的,不分公有私有」,直接高度回應凱道抗爭者的訴求(這就表示原民傳領確實涵蓋公有、私有地,但是現階段尚未具備足夠成就的條件,需要繼續努力),但是抗爭者對於這樣的回應,當時不知是沒看到或是並不理解,因此未能調整策略。當時如能轉而追蹤行政院為何在現階段還無法在辦法中納入私有地的確切原因,以及其他似是而非的說法(譬如某政務委員認為全世界沒有以口傳敘事證明原民傳領例子。事實上是有的,加拿大第一民族就是那樣劃設其空間領域),以及不畫設私有地是否牽涉財團利益等議題。讓抗爭訴求回到務實的層面,其後續的動能應該更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