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流感肆掠的季節,病人常會問我需不需要打流感疫苗,我會說你們讓我照顧,可以不用打疫苗,可是其他人就要施打。為什麼呢?因為通常你們感冒還沒發作,我就先幫你們處理好了。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可以事先處理好,說明清楚確實很不容易。
簡單來說,《桂林古本》裡面有一百一十三個傷寒方,事實上就是告訴你感冒至少要分一一三種。臨床最難的部分就在這裡,為什麼我擅長處理感冒?並且樂在其中,因為我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變化。
在治病的時候,我掌握了你當下如何,然後我也清楚明白開藥之後,未來你的病症可能會往哪裡跑,我又該部署何種藥等著。有時候病人看完之後,去櫃檯等待取藥,又匆匆跑來對我說,剛剛忘了提起什麼症狀,我常常會跟他說,我知道了,藥已經加了。這是漢醫苑診間的日常。也是我運用脈診儀展開與經方體系聯繫與整合的研究室,也是對散佚的《傷寒雜病論》現代化的考古現場,重建經典並確信《桂林古本》為真的實驗室。
賴鵬舉醫師是台灣《桂林古本》最早的研究者與推廣者,賴醫師提倡以西醫方法及儀器檢驗,再以中醫思考診斷治療。賴鵬舉醫師於一九八三年成立「整合醫學研究室」,出版《整合醫學導論》,發行《整合醫學雜誌》。定期舉辦讀書會與研討會,邀集各方研究者,對《桂林古本》進行深入討論與探索,並參考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本,嚴謹校正《桂林古本》,一九八六年發行《桂林古本》繁體字版。
醫聖張仲景完成的漢醫架構「如同」西方之傅立葉級數
想看得懂一千七百年前醫聖為我們揭示的漢醫學奧秘,得先認識二百五十年前的法國數學家傅立葉(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
傅立葉所推導的「傅立葉級數」,與他後續擴展的「傅立葉轉換」,開啟了二十世紀新科技的基礎與發展,化繁為簡,從聲學、光學、電學、統計學、密碼學,到天文、氣象、通訊、金融⋯⋯等等,幾乎你所有想得到的領域都能派上用場。
張仲景做了什麼事呢?「如同」西方之傅立葉級數,「如同」東方之《易經》。他看到一個脈象,對應到一個病證,然後對應到一個方,藥方由礦物、植物、有情血肉之軀構成,也就是說萬事萬物都可以對應到我們說的病證與脈象。如此三重的對應,和傅立葉做的時間與空間的兩重對應,幾乎是異曲同工之妙。可別忘了張仲景可是一千七百年前的人,傅立葉是兩百年前的人,而今我們有科學工具如脈診儀輔助,以及運用傅立葉分析,發現漢醫的秘密。然而,我們願意相信嗎?
我們一直認為病理本身很複雜,無窮無盡,於是透過不斷地研究想歸納出疾病現象,希望接近病理的實況。然而,疾病現象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我們對於現實世界可以理解感知的狀況,在電機工程學稱它們是時間領域的現象。有時候時間領域的現象,由於訊號本身的周期比較長,因而分辨不出此時訊號進展在什麼樣的狀態,但是當我們將訊號轉換到頻率領域時,便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現象。在頻率領域的現象,以症狀來分辨很困難,若是以藥理來看就很容易顯示出頻率領域的現象,也就是從藥理面很容易做到歸經的部分,以症狀來做反而沒有辦法那麼清楚。
以便秘為例,光從患者主訴症狀來看可能都很像。然而便秘的發生,可能有之前種種因素的累積,比如病人有肝火比較大的體質,於是很容易燥氣過剩。或者也有可能外感侵入,腸胃功能受到影響等因素。西醫處理便秘的症狀,只分三級,也只有三種藥,一種是促進腸胃蠕動的藥,所謂的緩瀉劑。第二種就是急性很強的瀉劑,第三種是最強的瀉劑。中醫處理便秘,光是大黃就有二十幾種變化,在不同的經絡而有不同得作用,甚至若伴隨外感,大黃與桂枝並用,也有很多不同的配伍方法。
*作者為中西醫師,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台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及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兼任助理教授,並榮任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上內容摘自《追尋失落的漢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