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目標大力發展離岸風力發電,除了扶植風場營運商,也希望拉抬整條產業鏈。中鋼、東元率先組成「新能公司」,意圖透過向國外風機廠商取得技術移轉,成為國內首家風機製造商,台電也在示範獎勵計畫中指名要用東元的風機,希望能趕在明年底運轉。然而,日前新能向中國風機商「湘電風能」買風機,卻因預計技轉比例太低被擋下,原訂明年底運轉風機的台電計畫形同破局,國家隊「打帶跑」的策略也因此重挫。
東元、中鋼合資「新能公司」 國產離岸風機
東元與中鋼合作成立「新能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目標結合東元風機系統技術和中鋼的製鋼能力,成為第一個國產化離岸風機的品牌。由於國內過去完全沒有製造離岸風機的前例,因此新能的計畫,是和國外風機製造大廠談技術移轉,藉此取得如發電機等的關鍵技術。
然而,新能的提案先是被全球風機市佔率7成的西門子(Siemens)「打槍」、拒絕技轉;法商阿海琺(Areva)、日商日立則是開出「天價」,讓新能卻步。而被中國湘電風能買下的荷蘭商Darwind,則同意技轉、且僅要日立一半價格,但新能相對必須協助湘電測試一支IEC class 1B等級的風機,以取得class 1A認證機會。
政府全力幫忙 專案申請大陸風機進口
為了在短時間內扶植風機「國家隊」,政府可說是傾全力要讓新能引進湘電風機的計畫成案。為了協助風機認證,經濟部先是編列1.8億元的預算、由標檢局負責在2017前建置離岸風機的標準檢測。接著為了從對岸進口機組,工業局還幫新能以專案方式申請、避開國貿局原本不准自中國輸入風機的規定。經濟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得離岸風機最關鍵的發電機技術,負責審核的工業局,也在報告中訂下2018年離岸風機國產比例要達到5成以上的目標。
然而,日前立委卻踢爆,新能送到工業局審核的文件中,與湘電的技轉條件裡並不包含發電機,質疑新能條件根本沒談好、就要讓對方登台。工業局坦言,在核定技轉百分比時確時發現有問題,目前暫時禁止風機進來。中鋼風電事業發展委員會主委王茂濱則解釋,當時與湘電的確沒談到要技轉發電機,「本來是計畫測試完成之後再談。」
風機進不來 2017年底運轉目標趕不及
陸製離岸風機無法進口,損失的不止是要賺錢的新能,還有後頭苦等風機的台電。台電的計畫,是先進一架測試風機、明年底立好兩架國產示範風機,2020年完成第一期風場開發。為了趕示範機進度,台電還等不及取得電業籌設許可,就已要招標買風機。
然而,目前最有可能得標的新能,第一台測試機就先卡住、無法進口。中鋼主管說,國產風機從完工到申請驗證至少需要20個月,即使現在馬上能進口風機,無論如何也趕不及台電標案預計的2017年底運轉目標。該主管更透露,現在評估時程趕不上,極有可能不投標。2011年至今花的5億多元也恐將付諸流水。
新能不投標的後果,是台電開出的明年風機運轉支票跳票。台電則回應,會盡量用技術性方式「配合」新能風機製造時程、讓新能有機會競標,預估時程將延後半年。
管碧玲批評:速成國家隊 恐成拼裝車
整起事件不止反映程序有問題,更多少顯現政府求速成、趕進度心態。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即批評,丹麥的風機國產化花了15年才完成,台灣卻想在4、5年內就達標,所有作業通通打帶跑,一邊簽合約做技轉、一邊才在建立風機標準、另一邊卻又已急著要運轉風機。如此趕進度的後果,極可能變成重要零組件都還是由外國廠商提供,也就是說,即使政府出資、放寬標準,離岸風機恐還是無法達成國產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