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一線用藥「百憂解」(商品名,成分名:氟西汀Fluoxetine)原廠藥,日前以健保砍價太兇、生產不敷成本為由,宣布將退出台灣市場,引發不少患者及家屬擔心。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抗憂鬱劑用藥人口逐年攀升,2017年已達127萬3561人,較2012年用藥人口不到百萬,成長了30%。惟憂鬱症用藥種類多元,醫師常用處方藥不止「百憂解」,還有「千憂解」;又「百憂解」是已過專利期的老藥,市場上同成分學名藥選擇眾多,所以,患者不用擔心會有無藥可用的情況發生。
憂鬱症的確切成因,由於現代人類腦科學的發展方興未艾,醫界看法仍處於眾說紛紜的階段,但可以確定的是,現代人壓力來源方方面面,且疊床架屋;又流行病學相關研究也在在證實,憂鬱症不只是心理疾病,隨著年紀漸長,一個人的大腦功能就跟其他器官一樣,會逐漸走向衰老、退化,對抗外來壓力及挫折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故憂鬱症的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
用藥人口比例與年齡成正比 銀髮族是青壯人口逾5倍
對照國內情況,根據健保署資料庫的統計,近年國內抗憂鬱劑用藥人口快速大幅攀升,2017年最新統計已達127萬3561人,平均每千人用藥人口為54人。若進一步針對不同年齡層分析,則用藥人口比例明顯與年齡成正比,即以65歲以上銀髮族服用抗憂鬱劑藥物人口比例平均達每千人口126.8人最多,是13~30歲青壯人口平均每千人23.9人的逾5倍。
衛福部立花蓮玉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孔繁錦表示,放眼全球,即使人種、國情及文化不同,但銀髮族憂鬱症發生率遠勝於年輕人;影響所及,隨著年齡增加,老人自殺死亡率也會隨之攀高的情況,卻幾乎放諸各國皆準,「相較人生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年輕人來說,老人的生命曲線逐漸走向日薄西山,加上大腦功能退化,皆是許多人越老越憂鬱的主要原因。」
果真如此,若以縣市別分析,則人口老化指數越高的縣市(每100名14歲以下人口數vs之65歲以上人口數),其抗憂鬱劑用藥人口的比例,似乎也應越高才對。
惟根據《風傳媒》引據健保資料庫的獨家分析,目前全國22縣市中,抗憂鬱劑用藥人口比例居冠者,竟是人口老化指數排名第16的嘉義市,平均每千人口高達151.6;至於抗憂鬱劑用藥人口比例排名第2的台北市,人口老化指數在縣市中也僅排名第11,都屬中後段班成員。反觀全台最「老」的嘉義縣,抗憂鬱劑用藥人口比例平均卻僅每千人口41.9人,在22縣市中排名倒數第5,個中原因值得玩味。
諱疾忌醫、醫療資源不均 恐產生不少「黑數」
孔繁錦強調,用藥人口比例的高低除了疾病盛行率,還與當地民眾就醫方便性,以及對相關疾病的認知,乃至於是否普遍存在諱疾忌醫的心態有關。換言之,越是人口老化指數偏高、抗憂鬱劑用藥比例偏低的縣市,往往反映其憂鬱症未接受治療的人口「黑數」越多,可能因此衍生的家庭、社會問題,也可能越棘手。
根據上述推論,則各縣市中除了嘉義縣,另如南投縣(人口老人指數縣市排名第3)、屏東縣(人口老化指數排名第4)、澎湖縣(人口老化指數排名第5)、台東縣(人口老化指數排名第7)、金門縣(人口老化指數排名第10)…等縣市民眾,其對憂鬱症認知與治療正確觀念的建立,顯然都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