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兒童節,行政院釋出幾個鼓勵生育的「養樂多」政策;而在幾天前,才有國外機構公布台灣生育率全球殿底,雖然國發會很快反駁說數據有誤,但這並無礙於台灣生育率連年居全球末段的事實;這是台灣最嚴重卻又看來已難挽回的國安問題,3年後台灣人口就進入負成長,未來台灣從社會到政治、經濟,將要持續且長期的承受人口結構惡化的衝擊。
根據總部在美國加州的世界人口綜述公布的全球各國生育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倒數第2是摩爾多瓦共和國的1.23,倒數第3是葡萄牙的1.241。國發會則指出這項數據是聯合國2017年版的「世界人口展望」中推估數,與實際數據比較,去年韓國的生育率還低於台灣。
國發會說得沒錯,台灣去年生育率不算是殿底,但沒說的是:近幾年台灣的生育率其實都是全球最低的「前3-5名」─例如依照官方資料,2017年我國總生育率1.13人,全球倒數第3名,僅超越澳門0.95、新加坡0.83,排在台灣後面的是香港;2018年台灣生育率1.06,大概就是比韓國的0.98好而已。
其實,生育率過低、人口老化快速,幾乎是幾個亞洲經濟較先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日本的老化讓全球感到觸目驚心,去年新生兒數不到百萬,號稱是百年新低,總人口數連續13年減少;但即使如此,日本生育率仍有1.43。由這個數字也看出其它四小龍生育率不到1.1所面對的嚴苛處境。
生育率走低是先進國家40年前就碰過的問題,有的國家透過較寬厚的福利政策、打造更有「生、養孩子」的環境,有的則是以放寬移民措施紓緩;北歐國家在70年代生育率曾降到1.4以下,但之後因政策與社會環境改變,生育率回升,挪威的生育率甚至一度回升到2以上。
但台灣及東亞這些同病相憐的國家,面對的處境並那些先進國家當年面對的景況,更為嚴苛也更難化解:先進國家以百年時間走完人口結構改變、逐漸老化之路,亞洲國家則是僅十幾年就走到老化;不僅生育率降到較當年先進國家的低點還低,而且是「加速度」老化,例如台灣去年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14%),轉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20%)之時間推估僅要8年,韓國同為8年,新加坡只有7年,這個速度比日本(11年)、美國(14年)、法國(29年)及英國(51年)為快。
亞洲國家快速老化不僅是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四小龍的問題而已,對岸面對的人口結構問題之嚴苛,並不亞於四小龍。中國實行一胎化固然是長期人口結構惡化的根源,但在解除一胎化限制後,情況也未能改善─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中國新生兒數量降至1,523萬,這較2017年少了200萬,更比超過2,100萬的「官方預期」中值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