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綜觀國內私校發展史,其實就是黨政軍威權時期的官商名流,以私人捐資興學及高教公共化的名義,不斷地索取社會資源及政府補助經費的手段而已,真正的獲益者就是隱藏在各私立學校背後的董事會。這也就難怪傳聞某私立大專校院一席董事的身價竟高達六、七千萬之譜,實是荒謬至極!
由此而知,為何許多私立學校在人事、採購、營建到招生等各方面總是有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件產生了。例如在2004年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中,便提及光是在1993-2002年之間至少有6所私校涉入董事會糾紛、校長改選爭議、校務營建、採購弊端、積欠教職員薪資等不法情事。時至今日,少子女化的浪潮來襲,這些私校董事開始嚐到辦學績效不彰的苦果,學校面臨招生不佳與倒閉的壓力,於是想在私校退場之前,再撈最後一票,藉秃鷹財團的介入買空賣空、掏空校產,以圖榨乾私校的最後剩餘價值。
悲哉,私人捐資興學以助高等教育公共化,為何淪落至斯?真正的關鍵原因,不就是從政府官員、私校董事會、私校教職員生到社會大眾,所有的人都誤以為私立學校之「私立」二字,便是指學校為私人財團所擁有之故嗎?果真如此,又如何不會弊端叢生呢?因為大家都忘了高等教育的本質在於其公共性,即便當初開放私人捐資辦學,也不過是以優惠措施鼓勵私人興學以補公立學校之數量不足而已,又哪裡是私人財產了呢!
現今私校該如何轉退場?
了解私立學校亦為高等教育公共性之一部份後,我們終於可以來談談現今私校如何轉退場的問題了。
當初的黨政軍名流創辦私立大專校院,其後又歷經了大學急速擴張時期,許多專科學校倉促升制大學,讓台灣的大學數量一度多達160多所,密度之高堪稱世界之首。可是他們哪裡想得到,不過短短數年之間,少子女化浪潮來的既凶且猛,160多所大學的招生壓力,轉眼成為台灣高等教育不可承受之重,於是在生源急速短缺的情況下,數量龐大的私立學校如何轉型或退場,便成了台灣高教的當務之急了。
目前行政院推出的「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版本仍在立法院裡擱置,不知何時方能三讀通過實施,可是這幾年卻已經有不少私校董事會宣佈停止招生了(相信在永達、高鳳、高美、亞太、台觀…之後,勢必會有更多的私校跟進)。但是在目前完全無法可管的情況下,教育部卻只能眼睜睜地放任這些私校董事會利用各種關係管道掏空校產、解聘教職員、犧牲學生受教權。雖然日前(3月19日)教育部終於聲請解散永達技術學院董事會,可惜的是,此舉整整晚了4年,因為永達的董事會在停辦的四年間竟經已經燒掉了校產3億5397萬元,而且永達技術學院被資遣的教職員至今仍未領到任何資遣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