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於其脫離黨政專制的歷史背景,對政府干預新聞自由尤其警惕。然而在中國有計劃地在世界各地推展「媒體新秩序」的同時,政府應當扮演何種角色,才能既維護新聞自由,又維護新聞自主,陷入兩難之中。
台灣監督媒體與的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其主委詹婷怡因假新聞爭議於4月3日請辭。她的離職顯示出台灣作為提倡新聞自由的土地,在遭遇假新聞泛濫與中國勢力干預的危機時,對於政府應當扮演何種角色,難以給出明確的答案。
從2018年底的選舉開始,台灣島上關於假新聞的討論便不絕於耳,乃至於3月17日,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出面批評NCC達到頂峰。作為新聞監理的機關,NCC陷入兩難:若放任媒體用聳動標題誤導民眾,將有害閱聽環境;但若介入開罰,又會被批評是政府干預新聞自由。
3月27日,NCC罕見動用裁罰權,判定中天新聞二月份的2則報導未盡查證職責,共罰新台幣100萬元。這是NCC從2014年以來的最高處罰。
然而,鑑於行政院長發表批評只在短短十天以前,NCC又巧合的在裁處罰鍰的同一天,要求中天新聞台限期改正「報導特定政治人物比例過多」。各個事件綜合起來讓NCC的決定被詮釋為具有政治意義,受罰的中時集團特別大幅報導相關批評。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中時集團已經是「慣犯」,NCC的裁罰不夠及時、不夠有力。
公民自發大型民調
在NCC被左右夾攻的同時,一個民間自發組成的團體「新聞頻道轉台運動」成立了,並發起一場網絡串連:從3月11日起,邀請各地民眾填寫問卷,回報公眾場所播放什麼頻道,以及在主動詢問是否允許轉台時店家如何反應。該調查為期兩周,搜集有效回復共1367份。
4月1日,「新聞頻道轉台運動」公布非正式調查報告,結果顯示TVBS新聞台、中天新聞台兩家新聞台就佔去78%的播放率,播放該兩家新聞台的店家也有特別高的比例,拒絕民眾的轉台請求。
台灣大學新聞所教授張錦華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對這份報告表示贊賞:「這個民意調查,我覺得是這個國家顯示,自由民眾本身在某種專業素養度以及公民自由表達度上面,理性公開態度的一個很好的示範。」
她指出,雖然在網絡上徵集網友意見的民意調查,可能無法避免「 比較關心媒體滲透的人會更積極回復問卷」的偏差狀況,但是這份調查的確具有參考價值:一是利用網絡工具,可以有效避開傳統民調的成本高昂的問題;二是在數據量大的情況下,給予民眾一項警訊。
這也呼應到「新聞頻道轉台運動」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所說的:「這個調查不只是統計調查,而是社會運動。」該組織也說,希望有更專業的統計學家、社會學家,針對相同主題做出更符合專業、更正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