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橫掃九合一選舉的一場「韓流」,不但讓高雄「綠地變藍天」,也使明年的總統選舉大戲,未演先轟動。只是,令台下觀眾覺得納悶的是,至今看不清楚台上的演員是誰、腳本是什麼。
韓流改變了民進黨的政治文化,也有可能改寫中華民國的憲政歷史。蔡英文總統才做滿一任,理應競選連任,爭取機會處理她口中所說的那些,「未完成的工作」;但没想到黨內半途殺出一個程咬金,賴清德參選的理由是所謂的「當仁不讓」;因他認為蔡英文的政績,無法讓民進黨的政權保衛戰獲勝。由於民進黨內部的喬不攏,協調的時間將延到五月中旬。
在挺賴人士看來,這是「陽謀」,不是「陰謀」。因此,賴清德堅持「不畏橫逆、不改初衷、參選到底」。未來,民進黨究竟誰能在這場內部的權鬥中脫穎而出,目前尚難預料。但不可否認,民進黨已因蔡賴之爭而元氣大傷。
在國民黨這邊,吳敦義主席已公開表明,他沒有意願參選,瞬間成為一名悲劇英雄。平心而論,在國民黨的大咖當中,吳主席的歷練最為完整,而且是有備而來。在過去這段期間,吳敦義飽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苦,可以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無奈「廉頗老矣」,在當前台灣政壇一股「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潮流下,他也只有自廢武功,把自己擱在沙灘上。但問題沒有那麼容易解決,朱立倫和王金平早已宣布參選,並已啟動競選的列車,如何說服他們,在沒有作戰的情況下,就宣布「無條件投降」,恐怕是一件知易行難的工作。
既然演員都沒有喬定,觀眾自然也就看不出這齣戲的腳本是什麼。在一般民主國家,內政常是朝野在選舉中攻防的主軸,外交距離選民比較遙遠;除非有人想出口轉內銷,轉移公眾的注意力;否則外交很難吸引選票。民進黨執政兩年多,台灣當前面臨許多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些都可以拿出來討論,也可提供參選人借題發揮的空間;但在公眾媒介,我看相關議題的報導,都是見樹不見林,而且常常是對人不對事,讓問題失焦。到目前為止,看不出兩黨對台灣的未來,會端出什麼樣的牛肉。
相反地,外力在這次台灣選舉的較勁,已從幕後走到幕前。中共戰機的飛越海峽中線,引起台灣內部的關注。民進黨見縫插針,操作反中議題;中共也不甘示弱進行反擊。中共國台辦聲稱,這是解放軍「年度訓練計劃內的正常安排」,批評蔡政府升高「兩國論」;批賴清德是在玩「台獨之火」:中共此舉,無異提供民進黨的相駡本。
習近平曾強調要「牢牢抓住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而明年的台灣總統選舉結果,足以影響他到2022年中共「20大」之前,這個「歷史交匯時期」的對台政策布局。中共擔心美國趁機介入,所以會卯足全力,對付民進黨政府的「挾洋自重」;但兩害取其輕,北京對於蔡、賴兩人,還是有所區隔的。
美國認為,中共戰機的飛越中線舉動,已在進行片面改變現狀,過去這樣的指控,常常是用來警告台獨。事實上,瀰漫在華府的一股強烈的鷹派政治氛圍,已對川普的對華政策造成影響。美國府會都同意不派遣軍艦與高級將領,參加中共國防部預定4月下旬,在青島舉行的國際艦隊檢閱與高層研討會。華府人士認為,美中軍事交流未能遏阻中共在南海擴軍,也未化解中共威脅,他們甚至認為美中終將開戰。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最近表示,台美關係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勁。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對台支持,遠勝於與其他任何國家及世界其他地方。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拉迪諾(Robert Palladino)日前在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中表示,美方認為台灣是重要夥伴、一個民主的成功故事,對世界是一股良善力量。
他指出,為了慶祝美台之間自從台灣關係法簽署以來40年的友誼和夥伴關係,美國在台協會(AIT)安排為期一年、名為「AIT@40」活動。下週活動是慶祝活動的一部分,並慶祝新館啟用。美方代表團將由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