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坐在無情的炙熱陽光下,被百萬尾尼羅河鱸殘餘的骨骸包圍......試著不要發瘋。
梭裴寫道:我猜,我們大部分人都了解當代的毀滅性機制,只是我們無法看見全景,無法真正地相信我們所知道的事實。
梭裴描述,這部片當時衝擊了歐洲人既有的認知架構,「因為他們習慣的是另一種論述。」有些人質疑此片的真實性,認為街童是演員演出,魚頭是給動物、而非人民食用。他也因此被相關企業告上法庭,經過3年抗辯才終於證明素材真實性。
「歷史過去也有這樣的例子,」梭裴說,「當事實太過苦痛,會被認為是謊言。」
坦尚尼亞強力抗議
奧斯卡獎的肯定,為此片帶來更高知名度,也引起坦尚尼亞官方抗議。時任總統的基奎特(Jakaya Kikwete)認為《達爾文的噩夢》傷害了國家形象,要求梭裴正式致歉。基奎特並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此片對坦尚尼亞漁業造成的影響。
「這部片是對我們國家及湖區人民的侮辱,因為它未真實刻劃商業的真貌。」基奎特說,「坦尚尼亞一向致力守護地區和平與團結,絕不會縱容國土成為親戰的土地。」
出現在片中的人物也受到威脅與騷擾,包括當地記者甘巴(Richard Mgamba)被警方拘留,受到褫奪公民權及驅逐出境的威脅。梭裴對此表示擔憂,表示自己最不希望發生的事就是為留在維多利亞湖的人們帶來危險,「我的原意絕非攻擊一個我所喜愛的國家。」
梭裴也認為,坦尚尼亞政府的態度,顯示了掌權者認為自己擁有決定國家形象的權利。「這是詮釋權的問題.....是代表權的爭執。」梭裴說,「但我不認為他們擁有那樣的權力。」
現場觀眾也問到,在電影播出後已經超過10年,坦尚尼亞的情況是否有所改善?梭裴表示,改善可由許多層面解釋,一般人民的生活或許沒有太大改變,但商務運作可能有很大的躍進。他說,「如果可以只用電影就拯救非洲......我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