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業界(老闆)在產學合作此一園地中,先要有所犧牲、奉獻與耕耘,共同開墾這塊荒蕪已久的處女地。在科技大學的4年中,學生可直接走進職場,在資深技工的導引與傳承下,練就業界所需求的技能與本事,當非難事。
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必須跳脫早期高職所謂輪調式建教合作的窠臼。若仍停留在過去學校端只負責將學生送到工廠,工廠將學生安置生產線上從事生產工作,老闆則依勞基法最低工資發放酬勞。如此產學合作,學校端的老師、產業端的老闆及資深技工都沒有對產學合作這個園地做出犧牲、奉獻與耕耘。學生反而成產學合下最大的犧牲者,學生犧牲了勞力,犧牲了青春歲月,換來了微薄的薪俸,卻得不到最最重要的技術與傳承。失去了技術與傳承的產學合作,學生畢業後又如何能提升競爭力?反之,若學生練就一身好的專業技術傍身,提升了競爭力,學生用技術回饋產業界,為產業界創造財富與利瑞潤。
就學校端,如果經過科技大學之淬鍊之後,競爭力提高了、工作表現受到肯定了。有了畢業生優質的表現崢嶸於職場,才是學校最大獲利與資產。只有學生競爭力及技能提升,才是學校端、產業界及學生三贏的局,要三贏,學校端、產業界先必須做出犧牲、奉獻與耕耘。千萬不可近視短利,犧牲學生,輸掉傳承與競爭力的技職教育,將失去一切。
*本文作者為苗栗人,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