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推行了6年,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不安和擔憂之後,也有更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願意加入「一帶一路」。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全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巨大,而且中國願意在高風險國家投資。另外,由於面臨壓力,中國也不得不對「一帶一路」做出調整。
全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亞太國家,表示出對「一帶一路」項目的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擔憂,有些國家甚至停止或是縮減了「一帶一路」項目的規模,但是根據「一帶一路」官網的消息,目前中國已經與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4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最新的消息說,瑞士領導人烏力・毛勒不僅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而且中國和瑞士還將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一帶一路」看上去似乎很受歡迎。
丹尼爾・克里曼(Daniel Kliman)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為了實現地緣政治目標,願意在高風險國家投資,這往往是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體不願去做的。
他說:「全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中國帶來的是快速融資,不一定是高質量的融資,但能夠提供一攬子計劃,有公司一時間把資金匯齊。」
他還告訴美國之音,世界不同的地方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的風險也有不同的看法。
他說:「這取決於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的世界。 在印度太平洋地區, 你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一帶一路』及其負面影響。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情況也差不多。部分原因是這些國家缺乏資源也沒有能力。中國處於優勢地位,他們利用這一點來控制項目的運作。在歐洲,像義大利,他們有歐盟、有法治,你看到很多國家更自信。他們覺得可以設定自己的條款與中國接觸。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來抵消不利的一面。」
克里曼和他的同事最近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可能給沿途國家帶去7大類風險,包括侵蝕國家主權、缺乏透明度、不可持續的財務負擔,脫離當地經濟需求、地緣政治風險、負面環境影響和腐敗等。
帕拉格・坎納(Parag Khanna)是戰略諮詢公司未來世界版圖(FutureMap)的創始人和執行合夥人。他最近在美國智庫情報廣場有關「中國『一帶一路『是不是萬億錯誤」的辯論系列中說,媒體低估了一些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
他說: 「我們媒體報導可能會指出這條鐵路昂貴,那條水電大壩的貸款沒有優惠,我們的利率是5%到6%,我們需要重新談判,但這些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不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總是長期……低估了他們的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我們總是說,等一等吧,市場會決定我們是否需要,我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