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透過一個英國人的眼光,進入異文化的日本,其文化震撼後所觸覺到的細微差異,可能是我們所忽略的。例如:作者認為,日本人在家居生活上,少坐椅子,大都跪坐在榻榻米上、還有西方人難以挑戰的蹲式馬桶蹲法,作者都嚴格地加以分析,認為可能有運動生理學上的影響,提升了日本人的天生長跑能力。
不過,日本人的驚人長跑實力,絕非體格上的生物性特異功能,毋寧說是社會性的集體產物,其結晶就是「驛傳」。而為了一窺驛傳精神,作者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近乎耍賴的手段,試圖打入日本高度嚴密封閉的集體組織,卻也誤打誤撞同時觀察到了日本的驛傳競走,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再到實業團與社區,鑲嵌在整個社會組織當中的龐大體系。
首先他參加所居住社區居民所組成的驛傳隊,並參加社區比賽,進而結識京都立命館大學男子陸上部監督,並見證了該校在全日本大學驛傳的分區預賽慘遭淘汰,這些年輕的大學生與監督,如何面對來自校友、家長、同校同學與校方等人的強大同儕團體壓力。
後來作者又成功混進,前來日本參加「出雲驛傳」的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代表隊,反正日本人也分不清英國人與美國人,讓主辦單位以為他是隊員之一,得以第一手記錄這些首度踏上日本土地的美國選手,對日本社會,竟然對長跑選手竟然如此熱情與狂熱,感到不可思議與無法理解。
更幸運的是,作者竟然與日清食品實業團陸上部搭上了線,並與陣中的超級巨星佐藤優基、村澤明伸與眾肯亞好手共同訓練,當然他只跟的上前五公里,不過因此訓練機會,作者與曾到美國受訓通曉英語的村澤明伸成為好友,探究到日本頂尖職業選手的內心世界。
本書最後的高潮,當然就是作者以新聞記者身分,到東京實際觀察了從1920年就開始,目前每年固定在一月二日、三日舉行的「箱根驛傳」:從東京到箱根之間,來回約217公里,共十區間的比賽。這是一場電視直播收視率達30%,沿途現場加油民眾超過百萬的嘉年華會般的賽事,但毋寧說這根本是一場集體狂歡的祭典。而能夠站上箱根賽道的兩百名各關東地區的大學選手,幾乎是日本青年長跑選手菁英中的菁英,但也是這些大學選手承受巨大社會集體壓力的精神考驗。
日本的驛傳精神所蘊含的團隊榮譽至上集體主義,作者芬恩認為其把年青選手心中的可能的小宇宙給壓的透不過氣進而摧毀,特別是監督的權威與軍隊式管教方式,導致日本近年來在奧運馬拉松成績低落。他以他親身觀察的2014年90回箱根驛傳,由以作風開明著稱的年青監督酒井俊幸,所領軍的東洋大學,擊敗以傳統家父長嚴厲訓練著稱的監督大八木弘明所領軍的駒澤大學,作者芬恩以此驗證他的想法。不過他可能沒想到在之後兩年的箱根驛傳,會由作風更開明自由,業務員出身的原晉監督,締造青山學院大學二連冠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