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5月4日──「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全面爆發

2019-05-04 08:10

? 人氣

五四運動,學生在北平舉著國旗遊行(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四運動,學生在北平舉著國旗遊行(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9年(民國8年)5月4日下午1點,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3000餘名學生匯集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示威活動。他們發表演說、高喊口號、遊行到各國公使館以及總統府請願。他們要求懲辦出賣國家主權、向日本大量借款的高層官員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人,要求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史稱「五四運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西方思想在晚清之後湧入中國,衝擊年輕世代。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風行與白話文運動的推展,爭取自由、反抗權威、批判傳統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1915年之後,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倡以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Mountain@Wikipedia / CC BY-SA 3.0)
《新青年》(Mountain@Wikipedia / CC BY-SA 3.0)

這段期間也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無暇東顧。1914年8月,日本對德國宣戰,11月攻佔領德國在膠州灣租借地。1915年1月,日本提出讓中國喪失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條》,袁世凱政府在5月9日同意其中大部分的要求,史稱「五九國恥」。

1916年,一度稱帝的袁世凱垮台死亡,北洋軍閥繼繼掌控中央政權,1917年8月向德國宣戰,成為一戰的參戰國;同時為了內戰,也以鐵路的路權為抵押,向日本政府大量借款。一戰在1918年11月停戰,中國成了「戰勝國」。

袁世凱(Wikipedia / 公有領域)
袁世凱(Wikipedia / 公有領域)

1919年1月,「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召開。4月,中國代表團提出《廢除中日民四條約說帖》與《山東問題說帖》,希望取消《二十一條》、拿回德國侵占的山東權益。但由於日本強烈反對,迫使英國、法國與美國妥協,和會最後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北京,引發國人極度不滿,認為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五四運動」因此爆發。

5月4日上午10時,各大學學生開會商定遊行路線。下午1點,學生齊集天安門前,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宣讀學生領袖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五四運動,抗議者於北京示威(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四運動,抗議者於北京示威(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學隊伍隨即向「東交民巷」使館區進發,總指揮傅斯年扛著大旗走在最前面,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美、英、法、義4國公使,但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外爭國權」不得,矛頭轉向「內懲國賊」,有學生高喊:「去找曹汝霖算帳去!」

曹汝霖曾代表北洋政府簽署《二十一條》、向日本銀行大舉借款,當時以交通總長兼任財政總長,與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同為惡名昭彰的親日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