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追求韓國獨立人士在京城府(漢城、首爾)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向全世界宣布韓國獨立,反日遊行示威的浪潮隨即席捲朝鮮半島,引發日本佔領軍殘酷武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三一起義」「三一獨立運動」。
韓國真正的獨立還要再等大約30年,「三一運動」雖然未能實現民族獨立的目標,卻是韓國有史以來第一場大規模非暴力民族鬥爭示威活動,也代表韓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對於這場可歌可泣的獨立運動,要從韓國國內、國外局勢變化說起。國內是朝鮮高宗猝逝,國外是巴黎和會登場。
朝鮮高宗李熙猝逝 日方:「腦溢血發作」
1919年1月22日凌晨3時,已被日方逼迫退位的朝鮮高宗李熙,突然在德壽宮去世,享壽68歲。日本駐朝鮮總督府宣稱高宗死因是「腦溢血發作」,並決定3月3日舉行國葬。
高宗一生坎坷,在位43年餘,周旋於中國、日本、俄羅斯列強之間,努力追求與維繫國家的獨立,甚至曾在1897年2月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改稱號為「皇帝」,企圖以絕對君權推行富國強兵,但終究不敵日俄戰爭之後大國崛起的日本,1905年簽定城下之盟《日韓保護協約》,1907年被迫禪位。
儘管蓋棺當時的歷史褒貶落差頗大,高宗之死卻引爆韓國社會民憤。謠傳高宗雖然不在其位,繼任的純宗李坧也只是日本人的傀儡,但是高宗計劃向巴黎和會派遣密使,訴說韓國人民在日本總督統治下的苦難,要求各國支持韓國獨立,這一計劃洩漏,高宗因此被日本毒死,「兩眼發赤,全身紅斑」。
宣讀《獨立宣言書》,要求國際社會給予韓國獨立
因此高宗之死掀起巨大波瀾,許多民眾認定日本人是幕後黑手,群情激憤,醞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宗教界領袖孫秉熙與工商企業界等33人更聯合起草一份《獨立宣言書》,要求國際社會給予韓國獨立;並決定於3月1日在塔洞公園(今首爾鍾路區)舉行群眾大會,公開宣讀,把國葬變成反日遊行大示威。
1919年3月1日,數萬名韓國民眾聚集到塔洞公園,學生代表宣讀《獨立宣言書》,群眾情緒激昂,高呼「獨立萬歲」,遊行到停放高宗靈柩的德壽宮,人數愈來愈多,到下午3時已達30萬人。同一天,朝鮮半島多地也爆發示威活動。從3月1日到5月31日的3個月期間,朝鮮半島有200萬以上群眾參加了上千起反日的示威、罷課、罷工、抗稅,有些地區還發展成轟轟烈烈的武裝鬥爭。
三一運動遭到當時日本佔領軍的殘酷鎮壓。日軍對朝鮮半島增派6個營的兵力和400名憲兵。根據其官方顯然低估的統計數字,三一運動期間被殺害的韓國人近8000人,另有1萬6000人受傷,數萬人被捕。1919年底,三一運動完全被日本人鎮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