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猶有降溫時?美國名校畢業生投入偏鄉教育風潮退燒

2016-06-01 16:17

? 人氣

美國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近年招募人數不如預期。(圖/TFA官網)

美國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近年招募人數不如預期。(圖/TFA官網)

美國知名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TFA),以號召抱有熱忱的名校高材生投入偏鄉教育為主旨,成立25年來吸引全球有志之士效法,包括台灣的「為台灣而教」在內共38國成立類似組織。但受到美國景氣復甦、社會正義意識崛起等影響,「為美國而教」的招募人數3年來下滑超過1/3,組織面臨改革挑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動員精英投入偏鄉教育 TFA遇瓶頸 

2013年共有5萬7千名美國青年申請加入TFA,是該組織自1990年成立以來最高峰,但自此之後TFA申請人數便不斷下滑,直到2016年只剩下3萬7千人減少整整35%,TFA執行長貝爾德(Elisa Villanueva Beard)表示:「我們正試著找出問題癥結,需要時間來調整。」強調TFA正在檢視運作模式以因應退縮現象。

1990年成立、由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校友寇普(Wendy Kopp)發起的「為美國而教」,成立宗旨是動員美國的高等教育菁英領袖,在親身投入資源不足的偏鄉教育2年之後,帶著自身經驗繼續耕耘教育,或轉往政治、社會企業、社會運動等領域持續為公平的教育機會奮鬥。

TFA吸引全球許多人效法,2014年台灣普林斯頓校友劉安婷就引進該組織理念,成立「為台灣而教」計劃,在雲林、台南、屏東、台東、花蓮等地區推動教育改革。

延伸閱讀:「打破階級複製,為台灣而教!」這群年輕老師下鄉找回教育的初衷!

經濟復甦、成效受質疑  內外挑戰多

然而,熱血也有降溫的時候。TFA認為,近年教師招募不順,一部份是受大環境影響甚巨,近幾年來美國經濟慢慢復甦,就業市場多了更多選項,讓TFA 招募的主要對象——名校高材生——容易面臨理念與麵包的拉鋸戰。此外,除了偏鄉教育外,美國社會議題也有百百種,在青年創業蔚為風潮、人人都能實踐夢想的當代氛圍下,不免分散了有志之士的力量。

另一方面,TFA運作模式本身也有明顯不足,外界就一直存在批評聲浪,認為TFA把具有顛覆傳統特性的「翻轉教育」給制度化了,加上前往偏鄉的教師可能未受完整教育訓練,又無法長久留在地方服務社區,整體而言改變現狀的程度微乎其微。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沃爾芙(Jennifer Wolf)表示,現在的學生對公平正義非常敏銳,這些對TFA的批評確實讓他們產生更多疑慮,因而比較不願意申請投入TFA計劃。沃爾芙說:「以前史丹佛學生申請上TFA會感到非常光榮,但現在他們會抱著疑問,例如『那真的是最佳選擇嗎?』或是『這對那些孩子真的有幫助嗎?』」

曾經申請TFA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學生阿德蘇伊(Queen Adesuyi)就認為,自己不是偏鄉學童最好的老師。阿德蘇伊也來自有色人種占多數、社經地位較低的社區,但有機會參與TFA訓練之後讓她改變想法。

「我不希望拿這些孩子當成我的『學習機會』,」阿德蘇伊說,「年輕教師很酷,但專業訓練也很重要,我不認為一個夏天的訓練就足以勝任。」

除了對目標效果的質疑,TFA另一個最直接的挑戰就是無法激發更多學生對教育產生熱忱,喬治城大學一名大三學生也表示雖然認同TFA理念,但自己的興趣仍然在科技業,無法花上數年時間去當老師。

面對發展瓶頸,TFA 目前第一步調整的是招募對象,根據數據,TFA申請人數雖然逐年下降,但大學生申請的比例卻上升了70%有餘,因此TFA決定效仿金融顧問業提早搶攻人才的概念,從過去鎖定美國名校碩士,改為從青年大學在學時期就開始積極招募。

但除此之外,面對大環境影響和外部質疑,TFA仍然尚未尋找出完整的因應方針,身為偏鄉教育志業的經典成功案例,TFA如何調整自身策略,也許是當代非營利教育組織都需要關注的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