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爾專欄:沒有許瑞德就不會有計程車司機

2019-05-12 05:50

? 人氣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取自Martin Scorsese臉書)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取自Martin Scorsese臉書)

《計程車司機》捧紅了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但若無許瑞德出奇的劇本,這樣的電影完全不可能存在。2017年許瑞德突破低潮,拍出影評叫好、獲獎無數的《牧師的最後誘惑》。

1976年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坎城拿下金棕櫚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越戰退伍的崔維斯晝伏夜行,開計程車在街頭看盡百態。被白領美女吸引卻限於教養的鴻溝無法順利交往,受挫的心理選擇暴力發洩;買槍試圖謀刺總統候選人不成後,轉而對色情業者大開殺戒;拯救誤陷黑暗街的小雛妓,事後接受社會表揚被視為英雄,回首之前的憤懣莞爾釋懷。

漫無目的在街頭梭巡的影評人

寫實的影像在變換速度之後跳脫既有想像,產生的新穎感受令觀眾著迷,立即捧紅了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

但眼尖的觀眾也在隨後幾年內發現,史柯西斯雖然懂得投觀眾之所好,但眼界很浮面,根本缺乏《計程車司機》的深沉與獨創性。若沒有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出奇的劇本,這樣的電影完全不可能存在。

20190509-編劇保羅.許瑞德。(取自Petr Novák@維基百科)
保羅.許瑞德。(取自Petr Novák@維基百科)

許瑞德出身美國密西根州一個荷蘭後裔喀爾文教派的虔誠家庭,小時候家裡不許看電影。他17歲才看到電影,去加州念大學後才有機會大量涉獵。所以正常小孩都看過很多的類型商業電影,他看得很少,一頭就栽進1960年代大學生似懂非懂的歐洲藝術電影。

幾年後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拿到電影研究的碩士學位,出版了《電影中的超驗風格》(Transcendental Style in Film)一書,在當時算是影評界小有名氣的著作(連台灣都有譯本)。1972年許瑞德26歲的時候,連個房間都不肯租,起居都在自己的車上,成天漫無目的在洛杉磯街道四處梭巡,跟所有人都不太往來,直到胃潰瘍病倒被送進醫院。

他在住院期間得到啟示,決心寫點原創的東西,於是兩個星期之後完成了《計程車司機》的劇本。

和史柯西斯再度攜手合作《蠻牛》

法國導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曾說一個導演畢生其實只拍一部電影,然後把那部電影拆解再反覆重拍。對許瑞德來說,《計程車司機》就是他畢生中的那部電影。像崔維斯那樣下了工困在小房間裡,面對生命沒有出路的焦慮,然後轉化為毀滅衝動。這樣的現代意象,是許瑞德掏乾內在給這個世界的貢獻。

但是說真的,許瑞德的原創性濃度太高,沒有史柯西斯這樣的導演幫他予以稀釋,對世人來說並不容易消化。《計程車司機》成功之後,他得到自編自導的機會,也拍了好幾部頗有名氣的佳作,像《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和《豹人》(Cat People)等等,但無法再企及《計程車司機》那樣的成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