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極大地改變了生活方式
悄然間你我成了被微信綁架的互聯網難民
在這個碎片化時代
科技進步也是一把「雙刃劍」
你是否熟悉這樣的場景,在工作、開會、旅行、吃飯、堵車,甚至是等紅燈時,總會有人不自覺地掏出手機,沉浸在微信的虛擬世界中,刷刷朋友圈,看看微信群正討論何許話題,生怕會錯過什麼重要訊息。
PC時代的社交有在線和離線兩個狀態,但行動網路時代預設隨時隨地永遠在線,當我們發出一條微信,只要對方有網路連接,那就可瞬間即達。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依靠網路來排遣內心的孤單、空虛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我似乎被微信綁架了,想離開它卻總怕錯過什麼,若是一天不上微信,我會焦慮不安,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總是沒有安全感」,這是現在多數微信用戶的心聲。
總有人抱怨說微信好友(群)實在太多了,多到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對於越來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為一天的開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結束。在2016年微信公開課廣州站的第一場活動,「微信之父」張小龍語出驚人,希望每一個微信用戶都能夠儘快地離開微信。如果你每天在微信裏花太多時間,我們很擔心。
被一鍵暫停的碎片化生活
很多人最初被微信吸引是因為該軟體是訊息爆炸時代中的虛擬樂園,然而現在,微信是碎片化的、淹沒性的,甚至是基本無正面作用的應用程式,負面作用倒是有,它成了我生活中的暫停鍵,從事金融行業的陳先生如此感慨。
從社會環境角度分析,快節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線拉長等,客觀上令私人時間碎片化,在社交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構成了我們身處的碎片化時代。
行動網路時代每個人皆預設在線,消息都預設為第一時間收到,心理學家發現,正是由於技術讓人們能夠即時知道事情的發生,所以這讓人們「逼迫」自己要立刻關注。但實際上,許多消息可能並非那麼重要。除了知情權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後者的價值或許要大得多。當你打開電腦準備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時,張三發來一條微信,邀你去他的婚禮;你應付了幾句想回到工作,卻發現同學群裏有人在爆料高中時的秘密情侶,於是也參與其中;回憶青澀年華後,下定決心要好好工作,一個來自汽車銷售商的公眾號訊息引起你的注意;下班時間一到,你發現該做的工作仍沒有完成。
無效的訊息在網路上日漸泛濫,偽科學、謠言和心靈雞湯層出不窮,有網友不禁感慨:「自從學會用微信後,老媽今天在朋友圈昭告天下不能吃這個,明天又轉發不能吃那個,最後家裏啥都不敢吃」,此外諸如「萬一是真的呢」,「轉一轉又不害人」一類的典型吸睛標題文章在你的朋友圈被轉載時,你會震驚自己的觀念每天都被這些人和歪理「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