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曾被劃入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Roman Britain),但未曾被盎格魯─薩克遜人征服,一直保持獨立於英格蘭的狀態。1066年,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在英格蘭建立諾曼第王朝,並讓威爾斯諸侯臣服英格蘭君王,自此以後,威爾斯附屬英格蘭。121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同意廢除威爾斯境內的各王國,重立威爾斯公國。
"Thousands have demonstrated in Cardiff to call for an independent Wales in what organisers said was the first such march in Welsh history." #AUOBCymru #indyWales https://t.co/zpat9eTa6A
— YesCymru (@YesCymru) 2019年5月11日
合併逾480年 威爾斯仍有自我國家認同
亨利三世的繼承人愛德華一世(Edward I of England)1277年出兵攻打威爾斯,1284年征服威爾斯全境,並頒布《威爾斯法》,而愛德華一世同意,未來由在威爾斯出生,講威爾斯語而非英語的親王來治理威爾斯,當時他把即將分娩的王后接到威爾斯生產,生下的愛德華二世(Edward II)成為首任「威爾斯親王」,開啟英國王儲必然擁有「威爾斯親王」頭銜的傳統。
威爾斯1536年與英格蘭簽署《聯合法案》(Act of Union),正式與英格蘭組成一個國家,徹底喪失國家主權。儘管如此,威爾斯人仍保持自己的國家認同,威爾斯國民黨於1925年成立,是最早主張威爾斯獨立的政治團體,而威爾斯政府1997年透過公投,設立威爾斯議會。BBC在2007年做的民調顯示,當時有20%民眾贊成獨立,但之後支持獨立的比例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