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有關部門與曖昧文化

2019-05-21 05:50

? 人氣

有關部門的「蠟燭」和「香餑餑」

近些年,中國食品安全事故和環境汙染事件之所以頻發,「有關部門」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誰都不願意做得罪人的事。在筆者家鄉,鄉民們經常將那些得罪別人,自己卻落不下什麽好的人,稱作「蠟燭」。這個比喻其實挺形象,蠟燭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行政處罰其實也是在「得罪」一些人,目前中國大部分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並不能通過行政處罰獲得利益和績效,而那些違法者平時可能和執法機關和執法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所以有時對于違法行爲視而不見或推脫不是自己管,就在情理之中了。

與行政處罰權的「無人問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政審批權成爲香饽饽,有關的部門都想去分一杯羹。以前,工商業者要獲得開業經營資格,需要辦理各種執照,跑部前進跑斷了腿,等待審批等謝了花。有時門還難進、臉還難看、事還難辦,不遞根煙、送點土特産,好像和你苦大仇深似的。就算要跑的幾個部門都在一棟樓辦公,他們也像平行地隔著幾萬光年,數據不會分享,肥水自然不會流進他人田。

長久以來,這樣一個非常不人性化的審批制度在民間反彈的聲音很大。近些年,中國政府也不斷進行行政制度的改革,優化審批流程。2012年, 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的登記制度率先在深圳立法通過,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2014年5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行政審批局,收編了原有18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實行一個窗口辦理。 隨後,全國各地的行政審批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截止2017年11底,全國地級市和區縣共成立180個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這樣的改革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但是對于原來「占山爲王,割據一方」的政府各部門來說,無疑是黯然神傷。

此外,中國政府爲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或達成某一目標而成立的領導小組,其實也是在解決「有關部門」的問題。一般這樣的領導小組有一個牽頭部門,其他的則爲協調部門,領導小組的主任一般是政府分管此領域的黨政副手,若是重大問題,主任將是黨委書記或當地行政首長,而副主任一般是牽頭部門的負責人。主任雖然是一個挂名的虛職,不負責具體事務,但是他的重要性對牽頭部門來說不言而喻,如果沒有這位權大一級的人物,那些互不隸屬、相互平級的協調部門並不會買賬。

中國大陸近年食安問題不斷,和「有關部門」也脫不了關係。圖為北京警察查處地溝油(資料照,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近年食安問題不斷,和「有關部門」也脫不了關係。圖為北京警察查處地溝油(資料照,Getty Images)

中國人的暧昧文化

如果要深入研究中國的「有關部門問題」,還得從中國文化中找到源頭。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是委婉、含蓄而內斂的。西方人對于一些需要計量的單位,一般會精確到幾克、幾米、幾分,但是中國人卻沒有這樣的習慣。他們會用少許、一些來形容重量,會用一溜煙的功夫、一會兒來形容時間,如果不熟悉中國文化的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表述確實很傷腦筋。中國人似乎非常喜歡給自己留有余地,不把話說滿,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我們暫且將它稱作「暧昧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