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小琉球四周海域吸引上百隻海龜覓食,扣除體型、或傷痕等明顯的特徵,每隻海龜臉部的鱗片排列、數量都不一樣,絕大多數的海龜,左右臉也長得不同。海龜是個性迥異的個體,有些海龜害羞、有些則十分淡定,除了少數在台灣出生的母海龜,長大會回到台灣的沙灘產卵,大部分海龜都會循洋流進行季節性遷移,有些甚至遠渡千里,每一隻都經歷獨特的旅程。
海龜需成長20至50年才會達到成熟可繁殖的階段,每2到9年回歸出生地產卵,部分海龜產後會利用洋流的方向、溫度作為指標,游至覓食海域棲息,當更多小海龜出生、順利存活並成長,才會有更多海龜回到台灣產卵。
根據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與其研究室的調查,小琉球是綠蠵龜在台產卵地中面積最小、沙灘也最少之處,每年僅2到7隻母龜上岸產卵,年平均2、3隻。不過,周遭海龜依然隨處可見,可以想像,這些海龜多半不是「原生龜」。
R36192── 一隻多次遠渡來台的海龜冒險家!
為了解曾途經台灣、或者居住在此的海龜,一群富有熱情的海龜迷在2017年共同成立「海龜點點名」社團,公開蒐集海龜照片、資訊,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進行臉部辨識,試圖建立台灣的海龜戶口名簿。社團成員之一的蘇淮,綽號是「海龜痴漢」,一談到海龜,就顯得興致勃勃;他介紹,名叫「R36192」的海龜,就是一隻遠渡重洋的海龜冒險家。
蘇淮回憶道,這隻海龜2017年5月時在小琉球被記錄,左前肢底下有一金屬標籤,警覺性高、不太有機會靠近,直到同年11月,牠再次出現在相同的淺礁上覓食,且變得比較不怕人,潛水員終於有機會靠近、拍照,並記下金屬標籤上的文字,正是「R36192」。
經過一連串的查找詢問,「海龜點點名」終於得知R36192來自西太平洋上的烏利西環礁,烏利西環礁地屬密克羅尼西雅聯邦的雅浦州(Yap),與小琉球相距至少3000公里。R36192最早在2006年上岸產卵被第一次標記,2012年又再回到環礁同樣地點產卵。
更驚奇的是,蘇淮表示,後來社團又從照片中發現,R36192早在2011年就曾現身小琉球;從2017年5月直到現在,牠已經在台灣生活2年。還有吃貨哥和吃貨二哥,因經常被看到在覓食而得名,吃飯地點相當固定,也是眾人鏡頭下的常客。截至2018年6月為止,「海龜點點名」已確定辨認出將近200隻不同的海龜,由發現者分別取名。
2年停留極罕見!小琉球每年9成海龜「來來去去」
事實上,2年的停留,對於該地的海龜來說,已屬罕見。最早從國外引入臉部鱗片辨識法的正是程一駿,透過水下穿越線調查及臉部辨識法,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估算出小琉球近海中的海龜不超過160隻,公龜佔比不到5%。
自2011年到2017年間,程一駿的研究室在小琉球累積了900多張海龜照片,有效照片佔600多張,均由研究人員拍攝,用大數據處理分析後,排除重複出現者,共辨認出432隻海龜個體。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結果指出,432隻海龜中有92%在小琉球待了1年不到,且只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唯有13隻海龜這7年來一直固定棲息在小琉球,除此之外,剩下的海龜中還有3成在小琉球住了2年。
程一駿表示,這代表小琉球海域的海龜流動率非常高,每年遊客在此看見許多海龜,有9成都會離開,換言之就有9成新的海龜會進來;研究的下一步,就是想配合觀察海龜的行為、所處環境,來整合族群分布是否存在哪些特徵,進一步理解海龜在島周邊的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