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詮釋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及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作品的奧地利鋼琴大師巴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第3度來台演出。在14日的記者會中,巴杜拉-史寇達表示期待未來還有與友善的台灣樂迷見面的機會。他也認為,在暴力衝突層出不窮的今日,音樂仍能傳遞和諧與愛,並協助我們戰勝仇恨。
經紀公司雖建議高齡89歲的鋼琴家不再進行如此長途的巡迴演出旅行,但巴杜拉-史寇達14日表示自己的身體還相當健康,「希望能演奏到100歲。」他也透露,接下來他還計畫前往中國及日本演出。
這是巴杜拉-史寇達3年內第二次訪台,第一次則上溯30年前國家音樂廳開幕演出。他感覺相當受到台灣樂迷的友善歡迎,也對台灣的年輕鋼琴家印象深刻。台北群山環伺的自然景色,也讓他想起家鄉維也納(Vienna)。
「維也納式」的音樂態度
關於什麼是「維也納式」(Viennese)的音樂,巴杜拉-史寇達認為維也納音樂家與其他國籍音樂家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面對生活的態度,也影響了他們與音樂的關係。
「我們享受生活,喜歡在音樂及其他面向上與他人交流,還有喜歡喝好酒,但不要喝太多。」巴杜拉-史寇達說,「我們相信音樂應該讓生活更加美好。我認識一些俄國鋼琴家,他們演奏時看起來很痛苦......雖然痛苦也是音樂的一部分,但獲得享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即使在痛苦時也依然享受著(音樂)。」
以愛戰勝仇恨
對於歐洲大陸經歷的戰爭與近年的恐怖攻擊事件,巴杜拉-史寇達相信古典音樂具有治癒的能量,可帶來和平與和諧,並戰勝仇恨。雖然他不特別使用「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這個詞,因為它不只是古典(時期)的(classical),而能跨時空地與心靈溝通。
巴杜拉-史寇達也基於詮釋莫札特、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與舒伯特等作曲家的經驗回答,這些優秀作品的共通點之一,是其中都有著與他人溝通的訊息,莫札特與貝多芬都曾稱之為愛,「是對音樂的愛,對美的愛,但尤其是對人類的愛。」他舉例,貝多芬認為人生有許多困境與苦難,但音樂可以帶來歡欣,這也是他在《第9號交響曲》第4樂章中的《歡樂頌》(Ode to Joy)所呈現的。
此行將留下奈米黑膠作品
巴杜拉-史寇達於此次訪台行程中,首度在台留下珍貴錄音作品。在曾獲3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的金獎錄音師饒瑞舜協助下,這張作品將成為2017年高雄音響展的示範片,也是全球第2張以奈米鍍膜技術製成的黑膠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