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維持兩岸和平,又要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除了對話,我想不出別的方法。」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向《新新聞》記者表示。可是中國虎視眈眈,台灣人心惶惶,對話恐怕落入北京圈套中。「正是局勢如此嚴峻,更需要對話來找出解決之道。如果一切順遂,很容易就找到解答。」
與中國交涉老手的經驗談
身為中、梵關係的執行者,帕洛林建議台灣透過直接的接觸熟悉對岸,從友誼、綿延不斷的關係創造信任,「這是我們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慢慢打造信任關係後,然後進展到談判的層級。」
帕洛林十幾年前開始與中國交手,二○○九年中、梵接近簽署協議卻在最後一刻破局,雙方關係急轉直下,他也被貶至委內瑞拉擔任大使。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上任後,他才返回教廷擔任國務卿。重啟對話後,帕洛林從過去的錯誤汲取教訓,更細緻鋪陳文化交流,打造互相理解的基礎。
文化革命的浩劫外,在中共掌權前,梵蒂岡與中國已經恩怨難解,康熙年間開始的尊孔敬祖禮儀之爭,讓神州的天主教奄奄一息。去年中、梵放下歧見,跨越文化鴻溝,達成協議近乎奇蹟。談判過程不翻舊帳,也不堅持虛無的理論,而是針對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提出務實的解套方式。
教宗方濟各說過,對話是唯一的出路。對話不代表妥協,而是一起邁步,彼此熟悉、傾聽,瞭解共通的人性面。全世界都在看,教宗寄望北京能夠遵守協議。
然而,中國仍不時傳出迫害教徒的消息。帕洛林多次強調,中、梵協議只是起點,不是終點,還有許多棘手問題待解,「我很明白,我沒有魔法棒。但雙方都有耐心與決心面對問題,至少因為對話,中、梵不再相互指責,也認識到各自在複雜詭譎的國際局勢中擔負的責任。」他相信,儘管需要時間,但雙方溝通管道暢通,將達成更多成果。
摸索主教任命模式的代表:李山
梵蒂岡簽署協議是為了牧靈,也是鼓勵中國不要害怕與世界對話。從和平到氣候變遷、從移民到科技倫理,要應對這些當代難題都少不了中國,「全球的挑戰,要從全球層次找解答。」帕洛林說。
與中國互動的過程中,帕洛林難免擔憂,有時甚至認為一切都是徒勞無功。一次陪伴中國代表團前往聖方濟的故鄉──位在義大利中部的阿西西(Assisi)時,山城的清幽景致與氛圍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帕洛林感到無限的希望,也為接下來的談判打下信任的基礎。
天意安排的阿西西經驗難求,梵蒂岡手無寸鐵也沒有貿易後盾,但有軟實力,發揮巧思搭建舞台、創造機會鞏固得來不易的關係。在梵蒂岡主辦的會議上,中國淡化了器官走私汙名,主教任命協議簽署後,兩名中國主教隨即出席世界主教會議,以行動證明一起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