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已經是制式反應了:只要碰上股市可能震盪,市場就巴望著國安基金進場,政府也不忘強調有國安基金可支撐市場,這次英國脫歐後各界反應亦如出一轍。
當市場碰上風險時,投資人永遠希望有人來護盤,有人幫忙支撐底部,因而要國安基金進場,這種心理雖然不妥但可以理解。不過,政府就不該如此了,似乎連官員與國安基金委員都已忘了成立國安基金的初衷。
國安基金的責任絕對不是避免股市下跌,其成立目的在萬一台股碰上「非經濟性因素干擾」(其實,這是指兩岸因素造成股市下跌的婉轉說法),或是已有系統性危機時,才能授權進場護盤。以此標準來看,英國脫歐的影響,當然不符合標準,甚至去年八月因全球股災進場,也不符合進場條件。
市場普遍預測英國脫歐確定會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上周五其實已可看出,此預測當無疑義;但股市下跌幅度,以過去經驗與市場預測來看,單一事件的衝擊大概頂多幾天市場即可消化。樂觀的預測是股市跌1成左右即可止跌,悲觀一點的是跌2成─即等於進入空頭市場。
以台股在脫歐發生前在8600點左右的價位估,大概就是跌860點,最慘則是1720點,大概就是跌破7000點關卡的價位。但不論何者,都算是在可控範圍,也不會造成市場系統性風險與流動性危機。以過去歷史看,台股跌破7000點仍在市場能承受範圍內。國安基金實在沒必要急著要啟動準備護盤,更何況這次脫歐造成的市場下跌,台股是受全球金融市場與資金移動的影響,很難歸因於「非經濟因素」。國安基金要啟動,既無必要又乏正當性。
國安基金從去年8月下旬啟動護盤,一直到今年4月退場,整整護盤了232天,坦白說,確定離譜,這幾年全世界股市經歷過下挫崩跌者不知多少,只有台股要國安基金當支撐長期保護,這種「媽寶股市」讓人搖頭。如果4月退場、6月又進場,政府乾脆擺明國安基金永不退場、股市永不下跌好了。
從市場表現來看,上周五台股盤中曾跌300點,最終以下跌199點作收;周一開盤下跌幅度就縮小,只有50-100點之間震盪;上周五暴跌8%的日股亦上揚見紅了,顯然脫歐的第一波衝擊仍在可控範圍內。雖然未來走勢仍要視後續發展而定,其衝擊亦不可能在這幾天就完全消化,但無論如何,國安基金都缺乏進場的正當性。
政府該設法讓台股斷奶─短期而言,別輕啟國安基金,中長期而言,是該考慮廢除國安基金機制,否則,台股永遠是媽寶、永遠斷不了奶。沒有國安基金後,投資人可提高風險意識,不必再巴望國安基金救援;政府官員也可以乖乖回頭作好市場健全工作,以後少把股市點數高低當政績。只有斷奶後,台股才可能「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