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20」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巔峰時刻,也是兩岸關係的分水嶺。這不僅是因為蔡英文成為中華民國首任民選女總統,更因為民進黨取得「全面執政權」,形成對國民黨的絕對政治優勢。選舉的全面勝利與民主鞏固的價值觀驕傲,可能對不少台灣人會形成一種特別的政治誘惑:可否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實現「台獨夢」呢?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模糊處理兩岸關係定位,更準確地說是積極開展抗衡性而非平衡性外交,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提升經濟自主,放任島內去中國化系列取向,這些行為固然是其兌現競選承諾及研判形勢的產物,卻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蒙上濃重的陰影,而一系列內外挑戰也將紛至沓來。根據民主政治的選舉信任週期,如果蔡英文政府不能在一定時期內解套困局和兌現新政,有可能逐步喪失目前的政治優勢。民進黨的執政出路在於從選舉民主的激情中冷卻、理性下來,重估兩岸關係的重要性質,建設性恢復兩岸政治互信及經貿協作。
文化台獨與「李明輝警告」
台獨是民進黨的建黨綱領,在全面執政背景下自然成為最大的政治誘惑,也構成極大的政治陷阱。台獨面臨顯著的政治阻力,這種阻力不僅直接來自於日益強大的大陸及其統一法制,還來自中美的大國均勢格局。美國在民進黨的台獨夢中並非真正天使般形象,在反對大陸和平或武力統一台灣的同時,亦反對民進黨的激進台獨。台灣是中美關係及東亞國際法秩序的一個戰略均衡點,統一或台獨均是這一均衡點的結構性偏移,勢必損及中美關係的總體互信和穩定。所謂中美有效管控大國關係風險,在邏輯上就包含了對激進台獨的共同遏制責任。
但對於暫時不觸及法理台獨的「文化台獨」,大陸雖然百般批判卻無處著力,美國則基於民主價值觀以及放任民進黨制衡大陸的隱密心理而不願干涉太深。中美有遏制「急獨」的責任卻沒有應對「緩獨」的良方,而「去中國化」則成為台灣新時期的一種文化正確和政治正確。因此,在就職演說後的短期內,兩岸關係已經冷若冰霜,而蔡英文政府極力重構周邊關係及謀求經濟自主性以抗衡大陸的多重壓力,島內施政取向與民間輿情則相互配合開展包括廢除「微調課綱」等在內的「文化台獨」運動。在政治台獨無法一步到位的條件下,文化台獨似乎成為理性選擇。然而,文化台獨是沒有代價的嗎?
近期,台灣著名的儒家學者李明輝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嚴正的文化警告:台灣的去中國化在文化上是錯誤的,有可能導致台灣式文革,使台灣喪失中國傳統文化優勢。這可稱為「李明輝警告」,是台灣知識分子的良知體現,是對民粹加持民主的文化激進主義的有力批判。台灣之所以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甚至大陸知識分子垂青,不僅僅是實現民主轉型與鞏固,還因實現儒家傳統文化與自由主義的價值和解與政治共存,體現出一種優良的「保守改良主義」轉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