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外界預期,央行周四理監事會降息半碼,說是要救經濟。但區區半碼幅度,能救得了經濟嗎?以央行的專業當然知道不可能,只是現在經濟問題已非經濟問題,彭總裁大概不好意思說破,只能小降半碼聊表心意。
傳統貨幣政策以利率高低為之,其影響與傳遞機制在:景氣走緩甚至低迷時,降低利率,等於讓投資成本減少,藉此增加投資;此外經營者的借貸成本亦降低,有利經營,購屋者也因房貸減少而提高購屋意願,對房地產有正面助益,最終是整體經濟產生擴張效果。反之,在景氣過熱時則提高利率,透過利率傳導緊縮經濟。
不過,這套全球央行「彈藥庫」中的傳統貨幣工具,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即使尚未到完全失效,但效益日低則已非常明顯。海嘯後出爐的「非常規」貨幣政策,除了量化寬鬆(QE)、直接大買債券、扭轉操作等手法外,各國紛紛把利率降到歷史低點─有些國家接近零利率,有些國家(日本、歐元區、丹麥、瑞士、瑞典等)則跨到負利率。
幾年下來,大概只有美國經濟實現明顯的復甦,大部份國家仍浮沈不定。許多專家認為全球需求不足是大問題,貨幣政策已到了極致與盡頭,該拿財政政策挽救經濟。但對大部份「資產負債表」已經破洞的國家與企業而言,要再祭出規模龐大的財政政策、或大手筆投資,有現實的困境與風險考量。
對台灣而言,經濟確實有日趨向下沈淪之勢,出口持續衰退固然是受全球景氣影響,但國內投資低迷,則是內外因素交相影響的結果。以民間投資而言,企業界不斷抱怨投資環境惡化─但不論講出多少個惡化因素、到底是「三缺一」還是「五缺」,卻從來沒有企業界抱怨資金不足、利率過高是影響投資的原因。央行去年第3季開始連續4次降息,每次半碼,累積降了2碼,投資增加多少?
央行說降息是因為全球景氣疲弱、衝擊國內出口致影響投資,加上英國脫歐的震盪影響,因此降息以助經濟成長。不過,降息半碼其實對提振國內投資毫無助益,除了原來利率就已掉入流動性陷阱外,近來國內各項勞資紛爭、罷工事件、缺電因素、兩岸因素難定等,才是民間投資觀望縮手的更主要因素,這些因素都已不算是純粹的經濟因素了─不過,顯然彭總裁「不好意思」明說,只好降個半碼聊表心意,效果則大家不必寄望太多。
央行這次降息半碼,當然也有防熱錢的考量─即匯率高低對出口競爭力影響的考量;其實上次降息時,彭淮南就相當明確的承認對經濟幫助不大但可阻熱錢。此外,降息雖小,但仍可能讓已衰退中的房市再「吊一口氣」,不過也不可能讓房市由空轉多。中研院最新的經濟預測已把今年預測值調到0.52%,如果下行趨勢不變,這個數字應該是「逐季調低」,今年出現衰退的機會大增,央行降息其實只是表示央行「關切經濟的心意」罷了,真的不必寄望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