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位同學頸部受了很重的傷,血不停地流下來,我從後面用手去摸他的頸部,發現已經摸到他的骨頭……」一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哽咽敍述著她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幕。
●完整的30年前六四現場報導,請見 歷史現場/直擊六四》看見歷史的傷口 專題!
六月五日,香港政府派了一架飛機接回在北京採訪的八十多位中外記者,下飛機時,他們有如「歷劫」歸來般,和親友相擁而泣,提起北京六月四日那一幕情景更是心有餘悸。有些記者仍然有子女留在北京,有些記者則正在設法透過管道再進入大陸,有的則是再也不願提起這段「慘事」;但無庸置疑的是,他們是「六四事件」的目擊者,為此本刊特地採訪了六位「目擊者」,透過他們的敍述,讓讀者更清楚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煽動情緒居心叵測
在採訪這些香港記者時,他們都無法想像為什麼要採取這麼血腥的手段,而且每次學生情緒稍為緩和時,就有人想煽起學生的情緒,李少媚說,「五月十九日李鵬一開口,不是又惹來學生的不滿嗎?」謝志峰也分析說,「軍隊故意把槍枝和彈匣放在老百姓看得到的地方,而且伸手就可以拿到,這不是在引誘老百姓嗎?」但是誰這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子?沒有人知道原因。
魯迅在〈無花的薔薇〉中說:「實彈打出來的都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於墨寫的謊話,不醉於墨寫的挽救,威力也壓不住它,因為它已經騙不過,打不死了。」這幾天北京連續下了幾場雨,雨水沖洗掉地上的血漬,卻沖不掉屠殺血債的記憶。
●謝志峰(香港亞洲新聞電視台記者):
從三月底中共人大會開會時到六月四日為止,我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北京,採訪人大會、學運、戈巴契夫訪問大陸等新聞事件;在五月底時,雖然研判政府一定鎮壓,不可避免的一定要打一次,但是,我認為應該會使用棍棒或催淚瓦斯,而不是真槍實彈的「大屠殺」;學生更樂觀的認為,只要他們不反抗,最多一個個被押走或趕走。可是,誰都想像不到他們竟然用這種狠手段。
軍隊進城步步懸疑
六月三日凌晨,我本來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後來聽說有軍隊進城了,我開始四處去找尋,直到清晨六、七點左右,我看見有許多穿白上衣、草綠褲的便衣軍人,他們都理個小平頭,看上去相當年輕,有點像是剛入伍的新生,另外,還看到一輛滿載武器的指揮車,車的有許多用綠布袋製成一袋袋的物品,也有幾枝槍並沒有包起來,只要打開車窗就可以把槍拿走,但是圍觀的群眾都很理智,只是把槍枝架立在指揮車頂上。
下午一點多,人民大會堂西門廣場出現了五千多名穿軍服的軍人,但沒有配帶槍枝,另外有通訊兵隨行;沒多久,原本裝有一袋袋物品和槍枝的指揮車附近有人施放催淚彈,等群眾再度靠攏時,車内的東西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