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第二和第三大軍隊的兩國舉行了聯合軍演,例如去年9月的「東方-2018」。不能忘記的是,盡管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但其軍隊也是全面實行了現代化。而俄羅斯至今在核武器庫方面都是幾乎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唯一國家。
中俄傳統不信任感退居二線
個人之間的信任如此之大以及地緣政治的制約因素如此之強,以至於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傳統不信任現在退居到二線。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不僅對俄羅斯有積極的一面,而且也確保了中國人在昔日屬於前俄羅斯勢力範圍的中亞地區越來越強大。莫斯科當然不願看到這一點。但普京無力改變。
一方面俄羅斯疲軟的經濟難以跟上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步伐。另一方面,中國也擔心與俄羅斯的合作陷入腐敗和低效率的困境,葬送數十億的投資款,對此普京也難以抗衡。普京希望的是通過中國鋪設輸油管道和建造高鐵等大型項目促進俄羅斯的經濟发展。
為了盡快實現其願望,普京提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條件,例如聯合擴建北極海路,也被稱為「極地絲綢之路」。擁有世界上最多破冰船的俄羅斯,是5個北極沿岸國之一,其它各國分別使格陵蘭(丹麥)、挪威、加拿大和美國。該地區的冰層下面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等自然資源。
歐洲如何實現其利益?
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在世界舞台上,俄羅斯需要中國超過中國需要俄羅斯,盡管並非北京而是莫斯科軍隊在敘利亞沖突中发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經濟上,俄中關係並不平衡。
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僅佔1.9%,而中國在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中的份額已佔15%。盡管如此,兩個不平等的合作伙伴依然關係越來越緊密。歐洲人應該逐漸開始思考,他們是否希望這樣的結局。
制裁首先損害了歐洲的經濟,而且並沒有迫使普京改變其政策。與此相反,制裁反而讓中國於2017年就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因此西方應該表現得現實一些。要認識到只有在對方沒有像中國這樣強大玩家的情況下,制裁才會奏效。歐洲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是改善了與俄羅斯的關係,才能更好的在中國和美國面前維護自己的利益。眼下,默克爾就絕不會從普京那裡獲得如此私人性質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