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12日公布「菲律賓訴中國仲裁案」(The Republic of Philippinesv.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裁決,菲律賓訴求幾乎全被採納,大獲全勝。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在接受《風傳媒》採訪時分析,菲國看似打出一支漂亮「全壘打」,但若緊抓裁決書當聖旨,對中國步步進逼,反而會引發北京當局用激烈手段反制,升高南海緊張,讓自己從贏家變輸家。對台灣而言,裁決結果是挑戰也是機會,新政府應抓緊時機向中國遞出「橄欖枝」為兩岸關係加分。
五位法官 四位由傾美庭長挑選 一位重環保 中國處劣勢
@Mulboyne @hikosaemon spoke to former itlos president Yanai recently. Was very confident rule of law would prevail. https://t.co/PgYgv5Wd9E
— Jesse Johnson (@jljzen) 2016年7月12日
仲裁宣判之前,各國學者多認為仲裁法庭應會對「九段線」和太平島地位做出模糊的論述,然而結果卻出乎各方意料,宋燕輝認為,從仲裁庭的組成可以看出端倪,德國籍的法官沃爾夫拉姆(Rudiger Wolfrum)著重海洋環境保護,而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破壞當地珊瑚礁生態已是一項劣勢,加上五位法官中有四位是由立場傾美的日本籍前仲裁庭庭長柳井俊二挑選,想當然會對中國不利。
仲裁法庭對島嶼定位越權 影響衝擊美、日
宋燕輝也指出,根據「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第121條島嶼地位討論的立法史看來,仲裁庭做出的判決過度解釋《公約》第121條,有越權之虞。仲裁庭降格太平島其實是為了打中國,限縮其在南海的權利。但判決不僅會影響到南海,回頭看看美國的貝克島、金曼礁,日本的沖之鳥,明顯也被這次判決「打臉」。換言之若仲裁庭認為太平島不是「島」,僅有三塊榻榻米大小的沖之鳥為何可以被視為「島」?未來有多少國家會遵守仲裁庭對「島嶼」的解釋,也是一個觀察重點。
仲裁書若成宣戰書 菲成最大輸家
隨著「後仲裁時代」來臨,中美的南海角力會不會隨判決出爐而加大?宋燕輝說,判決結果中美兩國應該心裡有數,因此美國才會要求南海各方不要做出挑釁行為,中國也一直「打預防針」批評仲裁結果只是「一張廢紙、一場鬧劇」等,減少仲裁的殺傷性,但無可避免仍會衝擊南海的緊張情勢。另外今年7月21日的第49屆東協外長會議、第23屆東協區域論壇,以及第6屆東亞峰會外長會議將於寮國永珍召開,如果美國窮追猛打,試圖將南海法律戰擴大為外交文宣、輿論戰,南海仲裁裁決書就有可能轉變成眾所不樂見的「南海宣戰書」。
Defense Secretary Delfin Lorenzana: "We will consult with ASEAN allies who are also claimants in the area." https://t.co/9YVg2QToC0
— GMA News (@gmanews) 2016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