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勢若發展至此,中國可能會對菲律賓採取一系列有計畫的逞罰手段,包括在黃岩島進行吹沙填海造島、要求菲律賓拖走仁愛礁的廢棄軍艦、將海洋石油981鑽油平台移到禮樂灘附近海域探油、進一步在西沙與在南海所占島礁部署軍事設施、加快開放西、南沙觀光旅遊的腳步、獎勵大陸漁船前往黃岩島與南沙海域作業、加大南海漁業巡護與執法力度,甚至宣布南海防空識別區等等,到時候菲國就從「最大贏家」變成「最大輸家」。
不過,宋燕輝認為,菲國新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對中國的攻擊力度應該不會太強,同樣的中國雖然會持續維權行為,但也會留給杜特蒂台階。此時若美國不要繼續加強在南海軍事部署,甚至將軍艦撤出南海,「後仲裁時代」的南海就會慢慢朝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中的合作方向前進。
南海仲裁新挑戰 新政府應把握機會向中國伸橄欖枝
夾在中美兩大強權間,台灣又該如何因應?對此,宋燕輝指出,這項仲裁案不處理主權或海洋畫界問題,加上我國既非受仲裁的對象,也非《公約》的締約國,仲裁結果對台灣沒有法律拘束力,但未來海巡署及國軍要更強力護漁,才能對外彰顯台灣的論述及維護主權。
他進一步指出,南海仲裁是新政府的挑戰也是轉機,未來政府要面對國家主權、海域及兩岸、外交的重重難關,或許可以解決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兩岸關係呈現冰凍狀態。新政府如能以表態不接受仲裁結果,向中國大陸遞出橄欖枝將能成為兩岸關係的轉機,美日兩國也應給新政府一些時間和機會,讓蔡總統試試身手。
宋燕輝認為,蔡總統應該要做兩件事,首先,應考慮登島。太平島既是我國的領土,國家元首登島合情合理,又可因維護主權在兩岸關係得分。其次,應該整合新南向政策和新政府南海策略,提出一個蔡英文版的「南海和平倡議」,扮演南海和平的「媒人」,將美國、日本和中國都拉在一起,為南海和平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