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7月1日都有團體舉辦遊行,今年也不例外。遊行結束後,外界除了關注政府的回應外,還會留意官方和遊行舉辦方各自公布的參加人數,因為它不單是一個數字,還是各方輿論的角力場。
政府公布的數字往往會比遊行主辦方公布的數字低,偏差有時候會達數倍,一高一低的有關數字常引發爭議。例如,早些時候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簡稱「民陣」)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舉行數次遊行,對於6月16日舉行的遊行,主辦方「民陣」稱有約200萬人參加,香港警方卻說高峰期只有約33.8萬人。
香港報章和網絡對每次遊行後各方公布的人數都充滿質疑,一邊認為警方故意代表官方壓低遊行數字,減少遊行帶來的輿論影響;另一邊認為遊行主辦方故意誇大數字,營造「民意龐大」的效果。
分析人士對BBC中文指出,香港的遊行示威文化演變多年,官方和民間都會利用這個數字營造各方想要的效果,但這種純粹對人數的爭議其實沒有太大實質作用,重要的是觀察參加遊行人士的背景,才能了解民意的走向。
數字之爭
這種數字之爭幾乎是香港每次遊行集會後必然上演的情況,爭議也並不僅限於民主派團體舉行的遊行。例如,2017年七名警務人員在「佔領中環」示威期間被指毆打一名示威者罪成,支持警方的團體曾經舉行遊行,主辦方指有約3500人參加,但警方公布最高峰時間只有約1800人。
另外,親建制派團體2014年曾經舉辦反對「佔領中環」的遊行,主辦方稱約有19萬人參加,警方就說有11萬人參加。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是香港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的年度活動
最受關注的是每年都在香港維園舉辦的1989「六四」週年晚會和香港主權移交紀念日當天舉辦的「七一」遊行。其中,主辦今年「六四」晚會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公布有大約18萬人,警方的數字就指出最高峰時期只有約3.7萬人,這個說法隨即引來不滿。
香港「民陣」副召集人梁穎敏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她的團體與警方開會商討今年的「七一」遊行時,對方指維園的中央草坪可容納三萬多人,而今年「六四」晚會時出席晚會的人除了坐滿草坪,旁邊的六個小型足球場也坐滿。
「為什麼警方開會時跟我們說草坪已經可以容納三萬多人,但我們看見整個維園都坐滿人時,他的估算才三萬多人?這個問題真的要問警方。」
「粗略估計數字」
香港警務處書面回應BBC中文查詢時指出,警方點算集會人數的方法是在集會進行期間,派員於多個高點作出觀察,以及點算某一時段在不同區域所聚集的人數,從而評估參與集會的人數。警方又說,評估集會人數只是一個「粗略估計數字」,用來調派資源,數字只用作內部參考之用,不會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