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要陸續讓核電除役,往全面廢核推動,因此成為全球發展風電、太陽能最力的綠電大國;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德國增加火電廠,全球(特別是歐洲國家)努力減碳,德國不僅是減碳成績倒數,甚至排放量還增加,未來減碳前景不看好;環保單位對德國的評語是:「反核的能源轉型政策已把德國鎖在長期的碳依賴之中。」
蔡政府與反核人士習慣性的把支持用核電者,一掌打成「反綠電」,但實際情況不是如此,而且也複雜多了。支持用核電、反對全面廢核的理由幾個,一個是認為廢核終究導致火電增加,對國內空污與減碳都不利;再者綠電不穩定的特性不可能作為穩定的基載;此外,蔡政府以遠遠高於國際行情的價格,給予風電商20年的保證收購價格,被批為「盤子」,台灣為此多支付上兆元,未來電價勢必上漲。
電網不穩、電價上漲、空污惡化等風險依舊存在
現在來看這些批評與質疑,都還是正確無誤;蔡政府與反核人無論如何宣傳、誇耀「綠電超越核電」的里程碑,問題還是存在、完全未解決,甚至會日益嚴重。當電網中,每度5.8元的離岸風電、還有每度6-8元以上的太陽能比例越來越多時,發電成本2元左右的火電、核電就減少,電價能不漲嗎?為了因應綠電的不穩定,而核電都已除役了,屆時火電能不增加嗎?火電增加的話,空污與排放量能不惡化嗎?
至於本該是有點專業的台電,堂堂的董事長因「綠電超越核電」說出:「代表能源轉型方向正確且正加速」也罷,因為這可視為官場上的「政治馬屁語言」,但因此說「未來有足夠的電量能供給回台的台商」,就是胡說、有害台電該有的專業─經濟部次長出身的楊偉甫該知道,沒有一個廠商的生產能全部依賴時有時無的綠電,台積電、谷歌、臉書等大廠所謂的「買綠電、用綠電」,是有濃厚的企業形象與「贖罪」性質,其實不可能真是完全依賴綠電。如果綠電真的那麼好棒棒,台電為什麼還拚命在增加火電機組?
綠電增加,備用與備轉容量率該提高
而當綠電越來越多時,官方一直宣傳的10%備用容量率、備轉容量率等「供電充裕」標準,也該往上提高,別欺騙大眾:因為綠電不穩定特性,需要的備用及備轉容量率都要大幅增加,如德國的備用容量率可是超過百分之百哩。至於台電董事長的發言,馬屁當然可以,但請不要脫離專業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