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某天上午近午時分,國內綠電發電量超越核電,這被許多支持綠電者視為一個重大里程碑,小英總統也拿來作為證明綠電前景案例。事實上這也是必然,而且綠電遲早不僅超越核電而已,最後必然超越數倍再到「無限倍」(因為核電歸零),最後甚至可在某一個時刻超越煤電。但問題是:這依然未解決台灣供電的問題與風險。
代表有足夠電量供回流台商投資?
根據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動態資料, 6月18日綠電在上午11點時達到399.8萬瓩,之後又再提升至415.8萬瓩,超越核能的383.4萬瓩。其中,太陽能發電佔最大宗,高達162.8萬瓩占4.8%,水力發電與抽蓄水力分別為141.8萬瓩與86.2萬瓩,風力發電量則為9萬瓩。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因此說,這幾天天氣晴朗,綠能的發電量甚至超過核電的總發電量,代表能源轉型的方向是正確且正在加速,未來有足夠的電量能供給回台的台商,確保投資環境穩定。
其實,這個「綠電超越核電」的說法,撇開抽蓄發電是否能算綠電的爭議不談,以比較基準而言,還是有點問題,因為「核電的383.4萬瓩」,其實是「七折八扣」後的數字;這個數字只有核二、核三正常運轉發電,發電裝置容量120萬瓩的核一已形同除役,更別提支持核電人士要求的「核電商轉」─以核四270萬瓩的裝置容量,如依照支持「以核養綠」的核終團體所提:核電廠延役、核四商轉,全台核電裝置容量是可到770萬瓩。
同日綠電就從超越核電歸零
如果再多看幾眼台電的發電動能資料,就大概就知道不必特別高興,因為綠電還是超越不了固有的限制與問題;在綠電超越核電的「里程碑」出現後沒多久,當天11點50分後,核電又超越綠電,之後也再未超越、最後甚至綠電接近「歸零」─很難寄望風小(甚至無風)的夏天,在太陽下山後還能有多少綠電吧!
其實,所謂的「綠電超越核電」並不稀奇,幾年前反核團體就公布過一次綠電超越核電的驚喜,只是那次計算方式是把一些不算綠電的電也計入,因此吹牛成份高而說服力差了一點。這次出現綠電超越核電,未來其實出現次數一定會變多─因為綠電裝置增加、核電逐步除役。甚至即使核一到四全部保留,假設綠電依照蔡政府目標完成─例如2025年達到太陽能發電裝置2000萬瓩,未來不僅會出現單是太陽能發電就超越核電,甚至可以超越火電的發電量哩。
德國早出現綠電百分之百但不久剩1%
不過,那還是無法改變綠電時有時無、不能穩定供電的特性;更因此需要大量的基載電力(火電或核電)一旁準備伺候著;幾年前,德國早就出現過「某一時刻」(用電少的清晨6點多)全國電力都由綠電供應的里程碑,但在此「里程碑」出現後不久,也出現綠電只能供應不到1%電力需求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