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從弄鐃到現代馬戲:悲傷的所在,青春的曼波

2019-07-11 05:50

? 人氣

很難想像在「弄鐃」銷聲匿跡的現代,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出身的年輕藝術家林正宗居然對它感興趣,著手田野調查,資料整理,並結合釋教司功的「弄鐃」儀式與內容,邀請其他音樂、舞蹈、視覺、裝置藝術工作者組成創作團隊,還進一步拜師學藝,最後把「弄鐃」轉換成當代藝術《悲傷ㄟ曼波》,這是台北市仁愛路空總舊址改造的文化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甄選出來的節目,這幾天還在淡水雲門劇場密集排演,將於7月12至14日在兩廳院廣場搭置帳篷裡華麗登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710-邱坤良專欄 兩廳院廣場搭置帳篷(作者提供)
《悲傷ㄟ曼波》將於7月12至14日在兩廳院廣場搭置的帳篷中華麗登場。(作者提供)
20190710-邱坤良專欄 帳篷內部空間(作者提供)
《悲傷ㄟ曼波》將在兩廳院廣場搭置的帳篷中登場,圖為帳篷內部空間。(作者提供)

跟同樣學院派的年輕藝術家合作不難,畢竟在藝術、儀式與社會 的觀察角度相近,許多事無須溝通、整合,但對具傳統性、特殊性,尤其是與生活禮儀有關的「老行業」,就有許多必須磨合之處。正宗及其「圓劇團」能與桃園大園、彰化永靖的司功壇合作無間,讓我很是訝異。「悲傷ㄟ曼波」代表在悲傷的氛圍中,隱藏著浪漫的曼波舞步,讓人的身體可以輕快的搖擺,過渡到另一個心靈世界。

20190710-邱坤良專欄 年輕藝術家與傳統「司功壇」合作無間(作者提供)
年輕藝術家林正宗與傳統「司功壇」合作無間。(作者提供)

剛從俄羅斯演出回來的林懷民看過《悲傷ㄟ曼波》的彩排後,對這些年輕人說:表演者的身體扭曲又醜態百出,動作也不太整齊,但很好看——比他在莫斯科看到的《天鵝湖》還要好看。大師一句「很好看哪!」,讓正宗與所有的表演者、製作設計團隊感受到極大的鼓勵。年輕人根據大師的偈語,正向地解釋成「亂中有序」、「沒有節奏的節奏」、「突如其來的意外拼貼」、「時間不夠了的遊戲人生」、「專業師公與馬戲與戲劇演員的唱跳拚場」的表演特色了。真的就像「一字之褒,榮於華袞」的春秋筆法,大師不是隨口說說,還在百忙之中特別撰文推介《悲傷ㄟ曼波》。

20190710-邱坤良專欄 《悲傷ㄟ 曼波》「弄鐃」特技演員(作者提供)
 林懷民看過《悲傷ㄟ曼波》的彩排後誇讚這比他在莫斯科看到的《天鵝湖》還要好看。圖為《悲傷ㄟ曼波》「弄鐃」特技演員。(作者提供)

傳統與創新原是民族藝術與文化的基本特質,當代社會也經常把這兩個名詞掛在嘴上,只不過知易行難,能夠運用傳統資源的人不多,「弄鐃」或「做司功」已然為農業時代殘存的喪禮儀式。做為《悲傷ㄟ曼波》的藝術顧問,我極欣賞正宗的創作理念與排演方法,能善用稀罕的民俗信仰,轉換成動人的當代藝術,《悲傷ㄟ曼波》值得社會大眾期待。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