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魯夫的橡膠果實超彈力,幫助你在偉大航道找到職場貴人

2019-07-12 13:00

? 人氣

拓展人脈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能夠打破人際順慣性。

拓展人脈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能夠打破人際順慣性。

累積人脈的重要性已經被講爛了,但是鮮少有人去關注一個盲點,那就是平凡人交友的”慣性“、菁英會避免的”惡習“。
不妨檢視自己的交友圈,是不是生活周邊大部分的人都是和你學經歷、年齡,或工作領域差不多的人?如果是的話,就代表你依然是以「人際慣性」的型態在交友。多數的人會有特定生活型態、感興趣或擅長的領域,而我們都會習慣用這個特性去媒合對方的相似特性,找到共通點,進而產生交集、成為朋友。這是人性的一種慣性,但這樣其實違背人脈的本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建立人脈的目的,是把自己跟外界的關係網絡狀的散發出去,才讓自己認識的人數最大化。而靠著人際慣性,其實我們只是認識更多跟我們差不多的人,無法做人脈網最大化的發散出。只能跟自己背景相差不大的人交流,就算硬加入新社群或商會等群體時,遇到太跨領域、太專業、年紀落差太大、階級太大的人後,就很難有下文。所以,艾兒莎認為拓展人脈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能夠打破這個順慣性,拉出一條更長的線和網,找出平常的生活、職場中很難遇到類型的人,那個能力,叫做「人脈彈性力」。

許多成功企業家中,艾兒莎認為「人脈彈性力」最強最強的就是祖克柏了。

想想看,祖克柏當年年紀輕輕,在還沒有把事業做成如此之大前,就可以和跟股神巴菲特變朋友,不只這樣,仔細看過他故事,不難發現他總能在每個時間點,找到最合適的老師來幫助他,除了巴菲特以外,比爾蓋茲、賈伯斯都是他的人脈團。這些人都擁有不同的性格、特別的個性、年齡層也不一樣,卻能跟他變成交集頻繁的朋友。他絕對是人脈彈性力的表率。

他最知名的貴人之一,也是在他起步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導師之一,就是華盛頓郵報的CEO格拉姆(Donald Graham)。

格拉姆認識祖克柏時,他已經60歲了。從這可以看出來,祖克柏非常善於從不同年齡的人身上學到經驗。祖克柏透過哈佛同學認識格拉姆,2005年兩人見面,他們相差40歲。祖克柏講給格拉姆Facebook和他的願景,格拉姆直接帶他去參觀華盛頓郵報的高層會議、投資者大會和新聞發佈會等等活動。

祖克柏說過,參觀華盛頓郵報的經歷,對他而言是翻轉人生的一次體驗,那次讓他明白如何經營一個企業,他還發現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在華盛頓郵報裡面,沒人談如何賺錢,沒人討論股價,所有人都在談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報導,做的東西對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是不是有意義。他發現建立一家企業的真正意義在於對社會的長久的影響力,所以你做的事物與生意背後能有長遠價值,才是最關鍵的成功因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