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技術層面上來看,此次「聯合救援2019」確實滿足大陸與德國雙方的需求。那麼從更高的戰略意義上來看,何以德國要在這個西方輿論一面倒譴責中共的當下,與解放軍展開如此密切的軍事交流呢?除了川普總統多次發表對北約與德國不友善的言論之外,還有其他哪些原因促成聯邦國防軍與人民解放軍走到今天這一步?
30年代開展的「革命情感」
中國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袁世凱的小站練兵。不過兩國關係深化,還是要從30年代中華民國與德意志共和國的合作開始講起。因為德國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被剝奪了在山東殖民地之後,其往日帝國主義者的形象才在中國人的腦海裡散去。在蔣中正的邀請下,塞克特(Hans von Seeckt)與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來到中國,替國民政府訓練新式陸軍。
德軍顧問原本計劃為國軍訓練出30個師的德式部隊,但是到抗戰爆發前只有七個師的部隊和稅警團、教導總隊符合法肯豪森的標準。這些頭戴M1935德造鋼盔,裝備中正式步槍、毛瑟步槍,捷克ZB26式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央軍將士,通通都在1937年的上海南京保衛戰中打到幾乎全軍覆沒,但卻也成為了國軍將士英勇抵禦外侮的象徵。
然而戰前德國與中國的合作,如果只限於與國民政府的話,對今天的解放軍而言意義可能還沒有那麼重大。因為德國人與中國人的軍事合作,一直都是跨政權與跨黨派的,並不像美國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以中華民國為主要夥伴。廣東軍閥陳濟棠手下,同樣聘請一位叫林德曼(Fritz Lindemann)的德國顧問替他對付蔣中正的中央軍。
考量到當時希特勒已經上台執政,德國卻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不得發展空軍。靈機一動的林德曼,曾經建議陳濟棠以向德國聘請飛行教官的方式,讓德國借廣東的土地來發展空軍,甚至於設置飛機的生產線。這樣既能讓希特勒實現重建空軍的美夢,也能讓陳濟棠得到他夢寐以求的飛機,來與背後有美國、義大利支持的中央空軍分庭抗禮。
雖然這個富有野心的計劃,最後雖然因日本人的干涉,還有陳濟棠的垮臺而沒有實現,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廣東空軍飛行員被送到德國慕尼克飛行學校學飛行。中華民國空軍抗戰初期裝備的八架亨克(Heinkel)He 111A-0轟炸機,就是隨廣東空軍起義加入中央政府的。納粹德國願意向陳濟棠出口這類戰略級別的武器,也是廣東空軍靠出口鎢砂取得。
由中央或者廣東政府聘請的德國顧問,大多是效忠舊德意志王室的右派軍人。可與此同時,也有大量德國共產黨人經由共產主義的派遣為中國共產黨服務。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擔任顧問的李德(Otto Braun)。有趣的是,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協調國軍擊敗李德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法肯豪森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