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8月3日──哥倫布啟航: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生態的1492年

2018-08-03 07:00

? 人氣

8月3日,一個風光明媚的仲夏之日,西班牙南部帕洛斯港(Palos de la Frontera)岸邊,三艘超過百噸的帆船在眾人祝福下揚帆,出發前往地球彼端的「印度」及「日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航行70天後,當「看見陸地了!」歡呼聲終於響起,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想必如釋重負,他放任東北信風把船隊推向大西洋,在汪洋上航行數十天後,船員人心浮動、擔心回不了歐洲,甚至密謀將哥倫布殺死,此時出現在眼前的小島,與其說讓哥倫布名留青史,倒不如說即時保住他一條小命。

哥倫布開尋找新航線,開啟了歐洲殖民全盛時期。(圖/維基百科)
哥倫布尋找新航線,開啟歐洲殖民全盛時期。(圖/維基百科)

──不過,對美洲和非洲大陸千千萬萬的生命而言,哥倫布這條命恐怕還是沒保住來得好。

70天北大西洋冒險 哥倫布成殖民地領主

第一次抵達美洲後的10年之間,哥倫布總共橫渡大西洋4次,還帶領1000多人,在現今的海地建立起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根據哥倫布對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Castile)女王伊莎貝拉(Isabel I la Católica)所提出的「企劃」,途中所有被他「發現」的島嶼都成為他的領地。

從一介平民翻身為殖民官的哥倫布,儘管我們都知道,他將中美洲誤認為印度並稱當地原住民為「印地安人」(Indians),他也並未意識到自己踏上了歐洲從不知曉的另一大陸,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他發現夢寐以求的金礦,也沒有妨礙他殘酷地奴役領地下的原住民。在第一次航行的回程中,哥倫布為了取信在歐洲苦等的贊助者:西班牙王室,甚至還強擄了幾位原住民當成「證據」,帶回歐洲給眾人觀賞。

哥倫布共橫越大西洋4次,圖為他的4次航程。(圖/維基百科)
哥倫布共橫越大西洋4次,圖為他的4次航程。(圖/維基百科)

殖民熱潮與三角貿易

哥倫布的成功,帶起了歐洲的航海與殖民熱潮,也讓西班牙佔領了大半中南美洲。其實哥倫布成為領主後不久,他就因為暴虐無道和管理不彰,被西班牙國王拔去領主頭銜,沒多久就病逝於歐洲。因此他不會知道的是,除了殖民的燒殺擄掠,歐洲人傳入美洲的細菌和病毒殺死更多原住民,據估計,哥倫布抵達前的美洲原住民人口約2至3000萬,但短短100年後,16世紀末,美洲原住民人口只剩下100萬人,死亡人數堪比一次世界大戰。

從美洲大量流入的黃金、白銀和種種資源,也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當掠奪資源仍滿足不了高速擴張的貿易版圖時,歐洲殖民者又締造史冊上另一頁黑暗紀錄:大西洋三角貿易,也就是將非洲黑人綁架至美洲殖民地勞動,包括挖礦、建設與種植菸草、棉花、甘蔗等作物,再將產品運往歐洲的全新殖民形式。

一直到19世紀末美國廢奴,至少2000萬非洲人被帶離家鄉,其中一半以上命喪海上旅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