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美國該怎麼做?」更是一個大哉問。過去數十年來,華府政策主旋律是協助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體制,期望經濟的開放能為中國帶來社會的開放、政治的開放。但如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對人民與經濟的鉗制卻是越來越嚴峻,而中國國力的增強反而倒過頭來威脅美國。
因此不難想見,華府有越來越多人摒棄與中國「加強交往」(engagement)的政策路線,主張兩大經濟體的「脫鉤」(decoupling)已是勢所必至。更鷹派或更悲觀的CPD成員甚至認為,美中之間爆發戰爭也是勢所必至。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本月16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中國不是蘇聯,但那種政府掌控、國家主義(statism)同樣難以為繼。柯德洛還說,近年的中美貿易戰一直有一股潛流(undercurrent),也就是中國的崩潰。
當然,中國政府不可能打不還手、坐以待斃。北京當局正對美國的企業、員工祭出更嚴格的管制。除了大肆迫害新疆穆斯林、民主運動人士與維權人士,中國政府也開始囚禁外國的外交官、學者、商人。
同時中國也持續擴張國力,透過「一帶一路」計畫建構全球基礎建設網絡,將南海的島嶼和人工島礁軍事化。北京當局揭櫫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表明要傾全國之力,協助中國企業掌控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航太設備等最具前瞻性的產業。
有不少人擔心這股「紅色恐慌」會走火入魔,導致與中國有關連的學生、科學家與企業遭到歧視,造成美國學界與企業界人才流失,美中之間對話越來越困難,兩大經濟體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將兩敗俱傷;後者也是「美中對抗」與「美蘇對抗」的關鍵差異。
川普政府與CPD之類的鷹派組織一再強調,他們要抗衡、遏阻、打擊的對象是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人民。但在實際運作上,這樣的區分有時很難成立。許多旅美華人與華裔美國公民,已經有被盯上、被打壓的感覺。
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去年2月出席聯邦參議院一場聽證會時指出,今日的中國威脅不再只是「全政府動員」(whole-of-government),已經是「全社會動員」(whole-of-society),因此美國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學術界到企業界都要全面應戰。
從「全政府」到「全社會」,美中這場「新冷戰」(New Cold War)恐怕難以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