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獲得《時代雜誌》最佳50發明的立體快巴,8月2日在秦皇島上路試車。首席工程師宋有洲,是一位斷斷續續讀過六年書,小學都沒畢業,擁有上百專利的發明家。他表示:『立體快巴的優勢是能夠騰出大量的路面,能夠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神器」』。
造價低廉,建設期短,低污染,利用既有道路解決堵車問題,都是城市運輸吸睛的特點。也有人質疑發展團隊的能力,是一件利用媒體炒作的騙局。
城市交通是都市發展難題
交通需求隨人口及都市功能增加而增加,地鐵、高架運輸、成本高、工期長並且受限於現有建築及道路,道路拓寬及改道都非易事。公車(多節、輕軌、雙層巴士)、共乘、自行車專用道路可以誘導單車單駕駛,改用其它公用運輸,並不增加運輸能量。即使市民願意改搭大眾運輸,從住家到車站及從車站到目的地的最後一里運輸,仍是問題。在交通堵塞都市中每天花一、兩小時通勤,已經是意料中事,通勤中大部分時間就是等待,一天來回浪費3、4小時,機會成本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如此長久揮霍。
運輸創新概念的挑戰
立體快巴利用現有路肩及路上車輛上方空間運輸,創造運輸空間,此一設計在2010年第13屆北京科技博覽會提出之後,概念獲得時代雜誌青睞,被該雜誌選為年度50最佳發明。2016年5月在北京科博會展示原型車,也受到矚目。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及印尼等國家對運用此一科技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也展現興趣。
質疑之聲也不少:駕駛人是否能反應或適應車被吞進一個黑暗、嗡嗡作響的金屬肚子?這種車怎麼轉彎?對那些突然並線的司機怎麼辦?卡車之類體積太大無法在巴士下方通行的車輛又該如何?如何避開低的立交橋、無軌電車線路?如何過十字路口?如何避開低的立交橋?軌道如何鋪設?這些都是立體快巴上路時要面對的實際挑戰,但是並不表示立體快巴需要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上路。捷運及地鐵受到地形及地質限制,不能在所有地區興建,同樣立體快巴可以在選擇地區運轉。希望立體快巴能全面不受限制下運作,不僅苛求也作繭自縛。
蒸汽鐵殼船
英國威爾金森於1787年製成第一艘沒有動力的鐵殼船,載重量20噸。1807年富爾頓製造出以蒸汽為動力的鐵殼輪船「克萊蒙特」號,當時許多人不相信鐵殼船能漂浮在水上,也不相信用笨重的蒸汽機能帶動船身兩側輪子將船推進,把船稱做「富爾頓的蠢物」。然而此船竟載著40位乘客只用了32個小時順利行駛了200英里,當時木製船在順風下也需航行48個小時。從此航運邁向另一境界,可以航行更快、更遠。但是富爾頓在1803年,把蒸汽機裝在木製船,雖然成功航行,但是當船遇到風浪不穩翻了。他是不屈不撓繼續研發之後,把蒸汽機改裝在鐵殼船之後才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