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強推「送中條例」引發激烈反彈,港人大規模示威抗議此起彼落,對中國政府日益收緊控制的怒氣也讓抗議活動升級,但這種怒氣底下其實藏著港人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焦慮,加上房價高昂,薪資上漲速度追不上物價攀升速度,《紐約時報》22日指出這種痛苦的現況與看不見未來希望的絕望心情是港人今年夏天抗爭的經濟原因。
薪資追不上物價與房價
香港人口約740萬,近半世紀以來,香港貧富差距嚴重,約2成的人過著貧困生活。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城市,最低薪資是每小時4.82美元(約新台幣149元),但薪資上漲的速度追不上租金與物價攀升的速度,而過去10年,房價上漲超過3倍,房價的中位數超過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20倍。
房價高昂與狹窄的住處是許多香港人感到挫折的根源,「籠屋」、「劏房」、「棺材房」形容了香港蝸居的慘況,許多住在這種狹窄空間的家庭在馬桶旁炒菜,睡覺時無法將腳伸直,而超過20萬香港人住在這種非法的劏房裡。
中國人到香港置產更進一步推高房價,批評人士指出,香港政府有利於房地產開發商的政策讓住房問題更加惡化,香港職工會聯盟李卓人說:「整個體系完全被精英的既得利益所把持。」
長時間工作卻無法擁有更好的生活
55歲的梁先生(Kenneth Leung)受過大學教育,擔任保全人員,每天工作12小時,時薪是5.75美元(約新台幣179元),他對現況很不滿,並參與了反送中的示威抗議:「我們認為,如果你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收入,但過去20年來,香港人或許能接受大學教育,但他們並未賺更多的錢。」
許多香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即使出社會工作了,他們仍與父母或家人住在一起,27歲的陳先生(Philip Chan)就是其中一人。他的工作是公立醫院的護理人員,與30歲的姐姐睡上下舖。陳先生也參加了反送中遊行:「中國政府無法向我們保證任何事情。」他舉北京當局封鎖社群網路「臉書」與通訊軟體「WhatsApp」為例,點出他對中國箝制言論自由的憂慮。
他也指出許多港人面臨的殘酷現況:「許多香港人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例如高昂的房價高昂。他們努力工作,但賺不到足夠的錢能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們無法看到未來,所以感到沮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表示:「許多(香港)年輕人認為他們在經濟與政治幾乎沒有出路,這是他們目前絕望與憤怒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