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官股行庫的股價各個走勢凌厲,包括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彰銀、台企銀等股價都不斷創新高。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彰銀,股價於七月二十二日再創新高,來到二十二元。從五月二十日起漲至今,彰銀兩個月來漲了一九%,更是二○一一年中以來的最高價,而背後似乎有一股買盤撐起彰銀的股價,也暗示著彰銀的董監改選題材已提早一年開打。
為了彰銀的經營權,台新金與財政部已經纏鬥了十四年,從綠營的陳水扁時代,歷經國民黨馬英九的八年執政,再到民進黨小英執政,終究還是解不開台新金與財政部的結,每三年都要來場爭奪董監席次的戲碼。原本台新金想要透過司法來解決,現在卻又呈現膠著局面。
雙方皆大撒錢搶進持股
五月二十三日,最高法院將彰銀經營權的爭議發回高院更審,財政部占上風,士氣大振;台新金則相對忿忿不平。
高等法院於一七年做出的判決是,確認財政部與台新金有契約關係,財政部應支持台新金在彰銀的席次過半,讓台新金拿回彰銀經營權,但財政部決定繼續上訴。如今,最高法院最後認為契約應有一定的範圍與合理時間,要求高院重新審查,讓台新金想以司法解決彰銀問題的期待落空。
就在最高法院宣判的同一時間,彰銀揭露前十大股東,發現代表台新金出任彰銀常務董事的吳澄清,其旗下的合興石化躍升為彰銀第五大股東,持股二.七八%,比去年增加十二萬多張的持股,約占彰銀股本一.二%,僅次於台新金、龍巖集團,這可讓彰銀經營階層與財政部相當緊張。
因此,財政部召集八大官股行庫大買彰銀股票,從五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二日的前十大買超券商中,有六家都是公股行庫的券商,合計兩個月買了約十二萬九千多張的彰銀股票,約占彰銀兩個月來成交量的近二五%;也就是說,彰銀這兩個月的成交量有四分之一都是官股買進的。
不過,來自民股的買盤也不小,光凱基證券站前分公司近兩個月的成交量就高達六萬八千張,占兩個月成交量比重達一二%,顯示這位買家的積極。
若比對吳澄清的合興石化去年一年增加的彰銀持股,與這一年買超的券商,凱基證券似乎是吳澄清的主要進出券商,近兩個月來的這股大買盤,應該也是來自吳澄清,他加碼彰銀的力道不輸官股行庫。
董監改選財政部提前一年運作
也許因為這波民股買盤力道太強,讓財政部繃緊神經。日前政務次長張清華親自打電話給部分券商關切,開始詢問彰銀委託的狀況。距離明年彰銀董監改選還有一年,財政部就已經積極在運作,提早做好防範。而金管會也加入戰局,主委顧立雄要兼任台新金與彰銀兩家董事的吳澄清只能選一家,因而被稱為「吳澄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