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防空識別區(中的領空以外的範圍)不是領空,因此理論上任何飛機都可以進入,既不必預先申請批准,也不必備報,更不必接受沿岸國管理,甚至沿岸國詢問的時候也可以不應答。而沿岸國只能根據自己的法律,規定在發現外國飛機進入這個區域之後應該如何處理(如何識別飛機、如何派飛機伴飛和攔截,以及其他後續處理)。美國和日本都是這種處理方法。
二○一三年,中國突然設立了東海防空識別區,引起各國抗議的軒然大波。原因不但是中國的防空識別區和南韓、日本的都有重合(和日本重合尤其多),更在於中國的國內法規定,外國飛機進入防空識別區必須服從中國軍方指揮,這相當於一下子把領空範圍大大擴充了。美國出動重型轟炸機進入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以表示不承認中國的規定。
後來為了平息外國怒火,中國外交部三番四次地澄清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所謂外國飛機要服從中國軍方指揮的條文,似乎也不了了之。
日韓領土爭議給中俄鑽空子機會
因此,中俄在未通報南韓、也不服從南韓軍方管理的情況下,進入南韓和日本的防空識別區,確實不違國際法。現在中國這樣做,這正好為自己的防空識別區政策做了一個範例。以後外國軍機進入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中國的反應也應該依照同一標準。
未經授權進入領空是違反國際法的。三年前,一架俄羅斯軍機進入土耳其領空被擊落,普丁(Vladimir Putin)怒火萬丈,可是最後由於違反國際法在先,最後也不得不輕輕放下。但中俄故意選取了獨島這個點,又剛好鑽了一個空子。
南韓與日本兩國對獨島存在領土爭議,目前由南韓實際控制。做為存在領土爭議的小島,其上方的領空屬誰,同樣存在爭議。
防空識別區多避開爭議性領土
不少國家在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時候都避開爭議性的領土,這是為外交帶來各自表述的空間。這也是「領空不一定屬於防空識別區範圍」的特例之一。南韓在一九五○年代就設立了防空識別區,但當時沒有把獨島上空包括在內,也沒有把與中國有爭議的蘇岩礁(南韓稱離於島,是東海上的一個暗礁)包括在內。
直到二○一三年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時,趁著國際注意力都在中國,南韓在抗議之餘順手擴大了防空識別區,才把這兩個地方包括在內。
無論如何,中俄軍機飛越獨島上空,在國際法上可以用「領空未明確」來駁斥韓國,因此中俄的說法不能說完全無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中國利用國際法的空間,不斷進出日本海域甚至領海已經常規化(這裡的海域不包括爭議領土釣魚台附近的海域)。這次還進入南韓自稱擁有的空域,同樣也是利用國際法空間的例子。
更有甚者,中俄在政治上還可以挑撥日韓在獨島的主權爭議。正如中俄所料,日本不但對中俄軍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表示關切,更對南韓宣稱獨島領空表示抗議。這又引來南韓的反抗議,於是整件事就模糊了焦點。
中俄雖然在言詞上淡化事件,但該事件對東北亞局勢影響重大。中俄此前已經在東北亞相繼進行過陸上和海上的軍演,但空中聯合行動還是第一次。而且根據中俄的說法,這次不是「演習」而是「聯合巡航」,這比演習名義更帶有常規性的意味。正如俄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巡邏目的是「進一步加深俄中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加強兩軍合作及強化全球戰略安全」。
金正恩也來湊一腳
注意到在中俄聯合巡航兩天後,北韓一天內向東海發射兩枚新型短程導彈。根據官媒《朝中社》報導,這是金正恩「親自組織和指導」的。這種「有的放矢」很可能也是配合中俄行動的一環。
中、俄、朝這種「沒有盟約的結盟」,對美國在東北亞構建的安全體系是極大的挑戰。相較之下,美日、美韓不但始終無法整合為「東亞北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還時不時嚷兩聲要退出盟約,更令人對美國在東北亞的安全體系捏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