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國務顧問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在8月17日到20日訪問中國,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會面。此行也是她上任以來首次訪問東協(ASEAN)以外的國家,外界分析,中國會提起重啟在中緬邊界的密松大壩工程,翁山蘇姬則希望中國能協助緬甸民族和解,解決國內軍事衝突。
Aung San Suu Kyi to discuss contentious dam project during China triphttps://t.co/4VeRrkdnSB pic.twitter.com/VHJTUtRTld
—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2016年8月17日
盼中國支持緬甸民族和解
翁山蘇姬3月底就任外長後,先後訪問寮國和泰國,並預計在今年9月訪問美國。中國官媒《新華社》分析,翁山蘇姬選在訪美前先與習近平見面,主要是希望中國支持「21世界彬龍會議」(21st Century Panglong Conference ),該會議將在8月31日舉行,翁山蘇姬將召集緬甸國內各武裝勢力進行和平會談,而位於中緬邊界的佤邦(Wa State)和克欽邦(Kachin State)等緬甸自治邦與中國關係密切,因此北京當局的態度將影響各邦對推動緬甸民族和解的意願。
密松大壩工程將成會談重點
由中國出資在緬甸興建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預料也是會談重點。密松大壩位於伊洛瓦底江兩條支流匯合之處,造價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16億元),由於興建水壩破壞環境,迫使當地居民遷村,加上大壩發電站9成的電力都輸往中國,引發民眾強烈反彈。緬甸前總統登盛(Thein Sein)在2011年9月凍結密松大壩工程,引發中國不滿,當時翁山蘇姬也反對大壩興建。除了密松大壩,包括中緬天然氣管道和油管等中資工程也因來民眾抗議停工。緬甸政權輪替後,中方一直積極向緬方表達,希望重啟工程。外媒分析,翁山蘇姬對密松大壩等中國投資案件的態度,將揭示緬甸未來的外交政策。
自緬甸軍政府1988年上台,強力鎮壓國內民主化運動,美國也長期對其施以經濟制裁。雖然在今年政權交替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解除對部分緬甸企業的經濟制裁,但長期依賴中國投資的結果,使得緬甸政治、經濟上都非常傾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訪緬時也指出,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外資來源國,雙邊貿易佔緬甸對外貿易總額40%,中資佔緬甸外資總額約50%。緬甸媒體指出,2011年登盛上任後改採「親美疏中」政策,盼吸引歐美對緬甸投資,刺激國內經濟。此舉也使得中緬關係緊張。
對於翁山蘇姬選擇在訪美前首先訪華,中國媒體一致正面報導,強調中緬兩國「共飲一江水,傳統友誼歷久彌堅,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此次訪中將使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BBC》記者白洛賓(Robin Brant)則分析,翁山蘇姬目標是達成緬甸民族和解,而中國一直與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武裝分子保持聯繫,部份組織甚至是由華裔人士領導,中國政府的支持對翁山蘇姬在中緬邊境地區實現和平穩定非常重要。前BBC記者記者賈根(Larry Jagan)認為,中菲南海仲裁案結果不利中國,中國可能在會面中要求緬甸支持他們的南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