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叫車平台「優步」(Uber)不僅提供叫車服務,還跨足餐飲外送服務和物流領域,但在5月首次公開募股後,上市首日股價就大減至每股45美元,總計燒掉投資人約6億1800萬美元,寫下1975年以來,首次公開募股公司上市首日最大損失,而為了減少龐大開支,Uber日前更宣布裁員約400人,市場策略師甘迺迪認為,Uber仍需優化模型,因為從股價來看,Uber營運充滿不確定性。
IPO後大虧損 專家建議優化模式
Uber在2018年淨收益高達113億美元,但截至2019年3月,Uber損失超過37億美元,成為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新創公司最大損失規模。「問題在於市值800億美元的公司還沒通過考驗」,俄羅斯市場投資銀行Renaissance Capital市場策略師甘迺迪(Matt Kennedy)告訴《衛報》,「公司進行IPO之後,通常不會有重大改組,而Uber年度虧損20億美元,因此要優化模式」。
Uber lays off 400 employees as part of marketing team restructuring https://t.co/JwQagdniHH by @kirstenkorosec pic.twitter.com/LgODZ7NXcm
— TechCrunch (@TechCrunch) 2019年7月29日
甘迺迪直言,Uber的股價反映出Uber營運仍充滿不確定性,不過Uber在7月29日內部宣布裁掉1/3員工,Uber執行長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稱,此舉能夠減緩公司龐大支出,「有些事我們必須快速宣布,許多團隊規模太大,且業務重疊,搞不清楚決策者是誰,可能帶來次等成效」。科斯羅薩西2018年11月直言:「若投資人想要有預期獲利的公司,那就去買銀行吧。」
Can Uber make their #bmgen workhttps://t.co/cSzsEWxMGA
— RedKite Innovations (@RedKiteinno) 2019年8月4日
違反法規、企業文化……仍待Uber一一解決
民營金融投資服務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管理經理艾維斯(Dan Ives)則樂觀表示:「我們對Uber評估的核心理論,是Uber有能力把叫車平台轉變為Uber Eats外送服務和自駕倡議的廣大客戶引擎。」艾維斯認為,透過客戶使用忠誠度,能夠平衡外送和叫車服務,這樣的商業模式「已有強健開始」。不過甘迺迪看法並沒這麼樂觀,直言Uber在獎勵駕駛和新用戶部分花太多錢。
「時間久了,這些獎勵都會減少,收益性會要進行優化」,甘迺迪警告,倘若Uber取消IPO,等同時「點燃所有油箱」,「若財政走到這一步,投資者會撤離,很可能在下一季有極度慘痛的後果,造成股價暴跌」。此外,Uber在世界各地的法規爭議,且Uber目前至少有5件案子被美國司法部調查,包括涉嫌違反《反海外貪汙行為法》(FCPA),以及減少駕駛薪資,以增加公司收入。
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大學企業管治專家托比亞斯(Carl Tobias)指出,Uber商業模式面臨的問題有機會獲得解決,可是要改進管理與企業文化恐怕相當棘手,「有一長串老問題等著Uber解決,且多數是司法爭議,不論是違反法規或訟訴官司......他們認為能藉由IPO發大財,但那還不夠,因為他們看來沒有解決或改善問題,而我不確定企業文化是否能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