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原有的招商方法和規則,現在還適用嗎?
現在的百貨公司比較像是房東的角色,如果採用包底抽成的方式,直覺上就會想把空間填滿,因為專櫃數愈多,可以收的租金就愈高。
因此,為了衝高業績,招商部門的人會想盡辦法增加專櫃數目。然而,這種邏輯和現代顧客的需求,卻是恰恰相反且互相矛盾,以致於招商做得很用力,專櫃設得很多樣,客人反而不想來。
若以房東的角度來思考,收專櫃租金就好像出租公寓一樣,一個專櫃做不下去退出了,再找下一個就好。但對整個商場來說,他的永續力會愈來愈弱,到最後就喪失吸引力了。
我們常會陷入一種迷思,以為過去成功的事,現在照著做也一定會成功,因此抱著老方法拚命往前衝。殊不知,時代改變,人也改變了,我們忘了回到思考原點,想想顧客要的是什麼?
經營事業不能只看一時業績,或單一部門表現,如果只管在商言商,只想賺顧客的錢,顧客不一定會買單。
就拿百貨公司來說,假設招商人員業績達標,對整體營運真的有幫助嗎?或者反拖慢改造速度?而舊有的KPI,現在還管用嗎?或者需要更新衡量業績的方法與技術?
其實,這些問題不只發生在百貨業,也可能發生在任何疲態已露的事業上,做生意的人要敏感地覺察到這些變化,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來做事。
試著用新角度來重新思考問題,才能與時俱進。
*作者徐重仁生於台南,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流通經濟學碩士,前台灣統一超商總
經理,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全聯福利中心總裁,現為重仁塾塾長;作者洪懿妍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學士暨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暨召集人、《Cheers雜誌》副總編輯。